第一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时间总是在飞速地前进着,而人类始终在追逐着时间的脚步,可是我们永远也无法超越时间的脚步……
当一束阳光穿过大街小巷;当一只鸟儿落在枝头鸣唱;当黎明的第一声钟声响起……人们都睁开双眼,孩子被大人从睡梦中叫醒;白领被闹钟声惊醒;母亲被婴儿的哭声唤醒;整个世界从幽静中苏醒。
我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一手摸索着床头柜上的闹钟,“啊!”我尖叫到,“六点半了!”我连忙从衣柜中找到校服,快速地换好衣裤,奔到洗手间,拿起杯子,打开水龙头,拧开牙膏往牙刷上挤,左手拿着杯,右手举着牙刷,由于困的睁不开眼,我就闭着眼睛刷牙、洗脸。我整理整理衣服和红领巾就抓起早餐,套上鞋子、背好书包,向公交车站奔去,好不容易才挤上公交,当我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时,庆幸没迟到,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上课铃声响起,教室一片寂静。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室又沸腾了起来,上课……下课……
中午,原以为可以坐下来慢慢吃饭,老师临时布置了任务,我就随便吃了几口饭,匆匆跑回教室。
下午,美术课,我拿着纸笔,学着老师“依样画葫芦”的画着,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起。大课间时间到了,我们跑出教室,一路小跑到篮球场,“一、二、一”随着广播音乐我们有节奏的快速奔跑,如同一只只鸟儿自由自在的在蔚蓝天空中翱翔,豆大地汗珠,流过我们的脸颊。
放学了,我们兴奋地冲出教室,回到家,妈妈做了一桌好菜,我大快朵颐地吃着,吃完饭,紧接着又是做作业、洗澡、睡觉,一刻不停。
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可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起早贪黑,生活变的越来越碎片化,无法悠闲的吃早餐;无法悠闲的散步;无法睡到自然醒,做任何事总是匆匆忙忙。但我并不讨厌被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更好的利用了时间,不会浪费每一分每一妙,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珍贵的!无法超越时间,但确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第二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小时候的我每逢听到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说怀念童年的美好,心里总是充满着疑惑。因为在我的脑海中,童年甚至是无聊的,无所事事的。直到有一天,我感到我的生活像碎片一样,搞得我晕晕乎不知所措。
时光像离弦之箭,转瞬即逝,仿佛昨天我才刚刚踏进小学的校门,今天就已经毕业了。那一年,我要告别小学的幼稚,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中学生了。虽然小升初的考试没有淘汰之说,但“可怜”的家长们仍然成天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的“宝宝们”落在别人的后面,唯恐自己的“心肝们”进不了名师班,甚至会贻误终生似的。所以大家在考前心情焦虑,成绩好的害怕自己会被超越,成绩稍差的更是加倍努力,奋起直追,摆出一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姿态,随时准备献身于考试中的样子。
不但学生家长们如此“痴狂”,就连毕业班的老师们也都像走火入魔了一样。牺牲所有的时间给我们加课,辅导。有时晚上7点了,还在为我们“加餐”。当然如此优待之下的我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放学回到家,胡乱的塞几口饭食,就投入茫茫题海之中战斗了。有时想忙里偷闲,看会电视,呵呵,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盼星星盼月亮的熬来了一个周末,你也别指望睡个懒觉,歇歇腿脚。早上七点,就要在老妈的唠叨中爬起来,读啊背啊。等到写完山一样的作业,刚要拿起一本小说想小憩一下,哪曾想老妈想鬼魅一样,悄悄出现在身后,一只大手早已将我的宝贝抢去。接下来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规劝”,我自然招架不住,乖乖拿起资料,继续“勤奋”。就这样我的生活彻底被试卷,被习题,被老师的恐吓,被家长的唠叨封锁了,大脑被洗礼了,傀儡般的日子成天浑浑噩噩,就连睡觉都噩梦连连,担心自己被淘汰。我的生活完完全全的碎化了。
我清楚的知道,我这如花的年龄,梦一般的童年时光,不会让我在游戏中在嬉笑玩乐中虚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也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支离破碎,我们都曾苦恼,哀怨。但是,有句话说的好“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既然无法去改变这种生活,就要学会苦中求乐,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每一个已经来临的困难,总有办法去征服困难,去改变生活的状态,变碎片为珠宝!
第三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如今科技不断创新,手机、电视等多媒体的各种信息碎片化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得用这个工具每天刷新那些流行的文字和图片,让生活好像看起来很精彩,好像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于是关上了与身边人彼此心灵沟通的心门。
记得表姐小学时的暑假,经常与我一起在户外玩耍,好不快活。可是,自从上初中舅舅给她买手机后,她就变成了一个宅女,天天捧着手机,看着网络小说,玩着微信和QQ,每次和她说话,她都自顾自的玩手机,基本每天靠活在虚拟世界里接受着碎片化的信息生活。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和我去旅游她也是一直玩手机,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脱离了手机,就像鱼没了水,似乎下一秒就要死去。
我的妈妈她有3份工作,平日工作和阅读也离不开手机,我经常与妈妈说一些学校中的趣事时,她仿佛在听着,头微微倾向我这边,可当我说完时,她又没听懂,还问:“刚刚你说啥?”于是我也只好重复一遍。她每天接受的大量网络碎片式信息,使她的记忆力变成非常差,经常忘这忘那,还丢三落四。
我的爸爸不仅爱玩网络游戏,除了工作时间以外,基本也是离不开电子产品,电脑手机占据了他70%的时间,导致他与我和妈妈沟通交流的时间更少,我们只有在吃晚餐时经常聊天。
这毛病还“传染”到了我,为了让我专门学习,妈妈不给我手机,还不让我玩电脑,只有偶尔周末看电视,于是看电视的时候,爸妈跟我说什么,我全“屏蔽”掉,弄得爸爸哭笑不得,妈妈无言以对。
电子产品让我们碎片式的接收各种信息,青少年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如果出现过度依赖,会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等等危害健康成长。成年人们一旦沉迷,忘掉周边的生活和亲人,对家庭也是危害巨大的。
希望我们正确的使用电子产品,回到生活中来,真正用心活出自己的人生。
第四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碎片时代的我,紧抓住碎片时间,不努力学习,必然断片。——题记
“儿子,给我拿一下水杯!”
“咣咣”拿在手里的水杯一滑摔成碎片。
愣了一秒,急忙弯下腰,收拾满地狼藉,“撕啦”一滴鲜红的东西滴了下来。
满地的碎片让我陷入深思:
小时候的天空是晴朗的,玩耍是痛快的,睡眠是充足的,连梦也是“咯咯”笑醒的,长大的我总是憧憬着能回到从前。
不知从何时起碎片生活就悄悄进入我的生活。妈妈美其名曰的教育方法:妈妈越懒孩子越勤劳。
上初中了,每天在生活碎片是这样的:
早上6:20被闹钟惊醒,睡眼朦胧,穿衣,洗洗刷刷,吃早餐,一路上想着昨晚背的英语单词,语文诗歌是否断片?
7:15左右到校,妈妈的叮嘱在耳边响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难题及时问老师和同学们。于是我像打了鸡血,精神倍增。
45分钟过去,又是45分钟……下课了老师办公室和课堂忙的不亦说乎。无暇顾及你、我、他。
总算有节体育课,微胖的我丝毫不偷懒,拼命努力向前跑,只为能有所放松。
如果有小测验,绞尽脑汁认真答题,想着老师的赞许,妈妈的期待……
下午的除开45分钟的课,课外时间几乎就是订正,写作业。而且,往往因作业不过关,而被老师批评。
我有时怀疑我的脑瓜比别人笨,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不知妈妈是鼓励我还是欺骗我:说她眼中我是最聪明的,只要肯勤奋,我是最棒的!我接受这善意的谎言,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下午4:30分放学是我休息一刻,我开开心心走出校门,迎接我的是总是妈妈的笑脸,那微笑总能给我力量,放学路上,我给妈妈讲讲学习情况,讲讲学校趣事,偶尔带来的烦恼也会在妈妈的引导下豁然开朗。一直有妈妈陪伴是真幸福!
17:00回到家,妈妈准备一杯牛奶,一个水果,等待妈妈的晚餐时做作业,最怕是遇到难题,我刚上初中时,一遇到难题、解释就依靠妈妈帮忙上网查询,久而久之,我有点依赖。作业手机化,脑子不动,字典词典积满灰尘,老师急,妈妈急,快捷的方式既然是普遍现象,于是老师严厉采取措施,让家长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我查字典、词典太慢,想当然急于求成,字迹潦草,作业质量差,每天除作业量还增加了订正量,随着恶性循环,晚上做的很晚,妈妈着急,这样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身体要垮啊!于是妈妈整天看着我把作业完成,给她核实签字后才入睡。
我于心何忍啊,于是决定自觉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不脱欠,不马虎,让妈妈得到休息。
我的碎片生活急需规划,碎片生活中要懂得取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干事要完整,坚持,才不至于在捡起碎片时被撕裂流血!
第五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由系统化变成了碎片化。我们的碎片化生活无处不在。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等等。而我也发现了一些碎片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我碎片化的学习了。
在我小时候不认真学习时,妈妈总是会告诉我她小时候每天去图书馆,客户,查资料的事,然而等我长大一些。却发现不是这样子。我有不清楚的知识点,可以上网查找资料;题目不会时可以通过微信询问好朋友和老师。我可以从许多地方获取我想要的,而不需要每一次去同一个地方,辛苦的寻找答案。我继而发现与我妈的话完全不同,我很疑惑。
等我去问的时候,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提到了一个我从未听说过的词——碎片化,她说:“现在科技发展迅速,你可以从许多渠道获取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碎片化。而不同于我们以前那样。但是碎片化的学习生活有利有弊,你获取知识时,也可能看到一些娱乐的东西,一定要在上网时,专心啊!”我妈提醒我。那时我懵懵懂懂。只知道碎片化的生活,很不错。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了弊的存在。经常在作业时,需要上网查找资料就会跳进来一个游戏的动画广告,或是一条新闻。我有时候被这个游戏吸引,就下载一下;这条新闻挺有意思,就了解一下;有时看到一些资料旁的科学和知识链接,感兴趣也去点一下。就这样,我的知识是越来越多,可却都是些碎片,串不起来,一会儿就忘了,而且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使我的成绩迅速下降。
久而久之,我妈对我的碎片化生活和学习渐渐不满,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说:“我上次不都跟你说了,在查资料时不要看别的,你现在知道碎片话生活的苦头了吧?不要再看了,如果你考不上高中大学,就没有了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机会了。”我妈警告道。
挨了我妈的批评后,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相处一个好主意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两全齐美的办法呢?或许我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这样就能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不影响成绩了”。于是,我开始把平时获取的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写在本子上。经过一段时间,在我养成了这个习惯后,我不仅成绩恢复了,而且了解到许多其他的知识,成功地把碎片化的知识与我的课本知识融合在了一起。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有许多人在碎片中无法自拔。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能把碎片看成一本书。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在碎片化与系统化中来去自如。
第六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生活的碎片化,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一个热词。无论是谁的生活,都在逐渐地被碎片化着。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购物。在忙碌的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即便如此,我仍要对碎片化的生活说不。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本是为了给日渐忙碌的我们,在琐碎的碎片时间里,进行有效娱乐和放松的。然而,我们却利用这些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原本完整的生活打破了,碎片化了。完整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被消息提示音打破,一本书被拆为零碎的好句。被碎片化了的生活,带来了弊端既微小又巨大的。
当生活被碎片化后,还如何有完整的时间去完成复杂的任务,如何进行系统的工作学习?人类的大脑是有极限处理速度的,对于复杂的事物,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处理。再则,大脑不像电脑,可以从被打断之处迅速恢复,继续工作。被打断之后,一个人需要时间重新专注于某件事,进而再次开始处理复杂的事物。在碎片化的生活里,打断与恢复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完整的工作时间被切割,进而拖慢我们的效率。点滴之间,时间溜走了,未来和美好的生活,也溜走了。
此外,碎片化的生活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在我们打破生活的同时,我们的思维模式也被碎片化了。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言,“媒介即隐喻”。我们用什么媒介交流,我们便以什么方式思考。即便都是使用中文,阅读以万字计数的书籍的我们,擅长用复杂而抽象,富有逻辑的方式来思考:而浏览着短消息,对着视频哈哈大笑的我们,用着简单而短平直的方式思考。碎片化的生活,尤其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好似粉碎机一般,毁灭者我们的思考。在原本就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中国,这更是灾难。会思辨的人们迷茫了,原本就不会的人开口傻笑了。假使没有人去拒绝碎片化的生活,拒绝碎片化的思考,中国的未来,将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不要在打破自己的生活了,拾起生活的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吧。美好的来自整而非零,碎片化的生活,我不需要。
第七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周日,天空中的太阳才刚刚爬出来时,早起的妈妈就把我叫了起来。可这时,妈妈见我懒洋洋地翻个身,十分不情愿地爬起床,晃晃悠悠地走到沙发旁,又一头zaidai下去睡着了,很生气地说道:“快起来!英语课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还要刷牙洗脸吃早饭,何况我们过去还要十分钟。这时,我想:原本想睡个懒觉,看样子是不行了!于是,我烦忙的一天就开始了。
当我匆匆忙忙做好准备,坐在赶往补习班的车上时,刚想眯会儿眼睛,打个盹时。不料,妈妈突然丢过来一本厚厚的中考英语词汇。“趁这个时间,背几个单词,要不然老师默写,全班就你一个默不出!”妈妈板着脸,不容商量地说。我只好乖乖地背起了单词。
当上完英语课,已经是十一点了,回到车上,心想:这下子因该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了吧。可谁知,妈妈递过来一份盒饭笑盈盈地说:“多吃点,下午还要游泳呢!游不动,那可麻烦了。”
我上完游泳课之后,妈妈说道:“你休息一下吧!”妈妈话音未落,我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下一句却让我失望不已。“半个小时后,我们出发去报名数学竞赛班。”
嗨,本来愉快的双休日却被碎片化了。现在碎片化生活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并充斥。也意味着21世纪的到来。
第八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在如今繁忙的社会,因为科技的发达,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迷失在了碎片化的迷宫之中,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如同阴影一般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我们初中生也是一样,白天要上学,晚上要做作业,周末还要奔波于兴趣班之间。我们的生活也是由一个个碎片组成,大块、完整、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那该怎样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呢?这让我想到了大数学家陈景润。他绝不会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利用食堂排队、开会前、候车的时间,他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别人还在睡觉,他就演算起了数学;天还没亮,他就开始朗读外语;图书馆还没上班,他就站在门前等待开门。正是因为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所以取得了那么多成就。
面对一个个碎片时间,我曾经也很苦恼。虽然不去利用也无伤大雅,可是有很多喜欢做的事就没有时间做了。比如,我很喜欢阅读,特别渴望能有一大段时间,可以定定心心地看完一本书。可是平常哪有那么大的空档,于是,我学习陈景润,在繁忙的间隙中挤出时间,见缝插针地阅读。等车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我都不会放过。这样挤出来的时间,自己也会格外珍惜,特别能感受到那种快乐。同时,这样穿插地利用碎片时间,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令我得生活多姿多彩。我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每年能看一百五十几本书,各国获奖儿童文学、曹文轩、沈石溪作品、侦探推理小说都是我的最爱,这些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读量。
我还利用碎片时间吹笛、运动、看展览、听音乐会、参加非遗活动,一个个小小的碎片,经过重新整合,拼凑出我完整的生活。现在,我不再苦恼,既然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碎片化,那就自己做主,把它用活,让碎片生活也精彩起来吧!
第九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而每个人都需要,或者说不得不在这二十四小时里完成一天必需的例行公事,剥离去这些那些的“不得不”,二十四小时里剩下的留给自己任意分配的时间,就成了片段性的了。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每个人的片段性时间也因此更多样化了,一个片段时间又可以被瓜分给阅读、网购、社交等等不同消磨方式,如此片段中的片段就形象为了碎片化的生活模式——于是我们的生活便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并不归咎于任何传统方式或者新型媒介的干预,它的存在是应运而生的,社会进展的车轮滚滚,我们无力于脱离社会茕茕孑立,顶住压力去追赶它的步伐是必然,因此碎片化的时间给了紧绷的弦放松的机会,多样的消磨方式又让这些空闲时间不至于过于无聊。有了如此需求才会产生供应,互联网的强大之处在于,它配合着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把信息同样碎片化了,便于人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处理尽量多的信息,因此人们逐渐习惯于碎片化信息的处理模式,习惯于片面浅显的信息,习惯于不去深入思考——于是我们在碎片化生活中的效率节节上升,殊不知也同样降低了我们深度探究的标准。
可是当对于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快速筛选、过滤、消化、吸收、再筛选的循环处理过程产生惯性思维之后,那么面对集合的完整信息时,我们的专注力就遭受到了考验。碎片化的社交,诸如人们习惯于的随手刷微博,会使人们逐渐养成一种适应能力,哪怕是两条毫无联系的消息,都能在短时间里快速跳转切换,毫不产生违和感。这种能力使人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丧失对于信息全面、持久、深刻的认识。所以当面对着一章节十几页的书时,适应能力大打折扣,专注力也随着一点点的阅读消耗殆尽,甚至还会去寻找或建立某些完全没有必要的联系,以至于阅读完也难以在脑海里留下连贯的情节与架构,于是又自然而然拿起手机随手翻阅相比纸质书更易接受的微博碎片化消息——于是我们变得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非例行公事的事情。于是,一个人的精神,也逐渐变得碎片化。
碎片化时间如同海绵里挤出来的水,挤一挤,总会有。与其把时间分割得更细碎,我们更应该把碎片化时间整合成片段,在片段里完成整体性的工作,脱离对碎片化的依赖,生活的空余时间就更像是一个个片段有机结合的整体,化零为整,重整生活,拼凑起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生活与一个人的精神。
第十篇: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在互联网广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不过也渐渐地被碎片化了。学习、娱乐、出行犹如散落的一块块拼图,杂乱地拼出了我们的生活。
周一到周五是我上学的日子。早晨六点半起床,赶紧刷牙、洗脸,然后搭爸爸的车去上学。我没有充裕的时间坐下来吃早点,只能在车上吃早饭。白天学习是繁忙的,我用零散的课间时间抓紧时间做作业,以及一些其它任务,当然也没有忘记和同学交谈,增进友谊。
放学后我自个儿单独回家,乘地铁,到家需要一点时间,我可以在地铁上看“百词斩”,或者听听录音,提高英语水平。回到家洗完澡赶紧做作业,就可以吃饭了,吃完饭继续做作业。到九点半,准备睡觉,充实的一天过去了。
周六周日,虽然是休息日,但我也没闲着。课外兴趣班,数学提高班穿插其间。有时我还跟随爸爸妈妈去挖掘上海小吃。愉快的双休日“嘀嗒”一下过去了,一周总是匆匆忙忙的,但也不乏快乐。
但是碎片化的生活还是有点困扰和缺点的,例如:碎片化学习的效果总是不如定定心心坐下来学习的效果那么好。还有碎片化的时间难以掌握,稍不留神时间就稍纵即逝。有时还会因为太过专注坐过了站,这样反而浪费了时间。
碎片化的生活在所难免,困扰和缺点也挡不住这样的生活状态,还是让我们以快乐的心态面对这样的生活,让生活充满“速度与激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