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故乡的年味作文
过年啦,过年啦!大家都忙得满头大汗,都在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呢!
走到二楼,我看见爸爸正在贴春联呢!春联上写着“吉祥如意万事顺,富贵平安百如东”。这对春联寓意着平安快乐、事事顺利。
刚刚下了楼,我便看见舅舅正在放烟花和鞭炮。鞭炮点燃的那一刹那,整个院子立刻热闹起来,发出了劈里啪啦的响声。接着,烟花也被点燃了。天空瞬间绽放出了花朵,红的、绿的,美丽极了!我和哥哥们看着被点缀得五颜六色的天空
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时,我突然闻到了一股香味,我小跑到厨房,原来是妈妈和外祖母正在烧饭。饭菜的香味已经弥漫到了院子里。饭菜的味道有浓有淡,一定棒极了!仅仅闻到香味,我都已经流出来口水了!
很快,饭菜已经上桌了,大家有的摆板凳,有的放碗筷,都准备着要吃年夜饭了。当我走到餐桌旁便被引入眼帘的各种菜吸引了。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啊!有味道浓浓的鸡汤,有色泽红亮的红烧肉……
过年真的是太开心了!
篇二:故乡的年味作文
朋友们,春节到了,对你来说年味是什么?对我来说年味就是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穿新衣服、给长辈们拜年!
团圆饭又被称作年夜饭。在年夜饭里,大家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美味的菜肴——大闸蟹、糖醋鱼、鸡、虾等等。每道菜里都藏着浓浓的年味,特别是最后的压轴戏——团圆饺子,使团圆的气氛更加浓厚。
大年初一一大早吃完饺子,换上红红火火的新衣服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高兴极了还给我发了一个大红包。从爷爷家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姑姑家,见到姐姐在给她拜年的同时也祝她高考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姐姐高兴地把我抱了起来,笑着说:“谢谢你,也祝你新年快乐、学业有成!”
我家的年味藏在年夜饭里,藏在新衣服里,藏在红包里,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篇三:故乡的年味作文
今天是大年三十,爸爸早早地起来了,并把贪睡的我喊了起来,听爸爸说今天就是过年了,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
我和爸爸吃完早饭就开始贴春联,望着爸爸忙碌的样子,我回想起以前过年的情景。那时候过年总是下大雪,爸爸便和我打雪仗,我们把揉好的雪球扔向对方,爸爸眼疾手快,总是趁我不注意,把我变成了一个有辫子的雪人……“章华,发什么呆呀?快把对联递给我……”“哦哦哦,好!”我开心极了,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着。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中午,我吃完午饭就去画画了。下午,厨房里飘来了香喷喷的年味,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厨房,看着忙碌的妈妈,我用手机快速地拍了下来。
过新年时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年夜饭了,每次看着满满一桌丰盛的佳肴,我的心情都无比的畅快。更重要的是我还能收到来自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给的红包。
我喜欢家乡的年味,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喜欢每一个新年!
篇四:故乡的年味作文
一群意气风发、喜气洋洋的阿姨和爷爷,身后是锅碗瓢盆、茶托和醋茶。他们正在烹饪新年。
沉闷的房间里立刻爆发出一股汤味,使油变得刺鼻而滚烫;剪刀的声音是花馍即将诞生;一块块雪白的蛋糕,甜丝丝柿饼已经收割完毕。
看看爷爷们的手和刀,用快而猛烈的刀法把食材:肉片、大肠、葱花、豆腐切好,然后在灵巧的刀光下切成块、丝、块。锅里放很多辣椒面,熬一锅油,在辣椒面上浇上浓油,爆脆。这时将配料加入沸水中,在浓油和沸水的交织下,提炼出一壶浓郁的麦泡。孩子早已承受不住跳动的心脏,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圈。当他们出锅的时候,他们不能把手拿出来吃。30年和亲人玩的开心,享受家乡的味道。
抓抓,抓抓,老人左手拿着包子,右手拿着剪刀。他们手指上下飞舞,用,绚丽的花朵和美丽的色彩在面包上剪下盛开的构图。剪刀像白鸽一样飞舞,展翅飞翔。时而升上云端,时而隐没汇聚,静静梳理羽毛,停在包子上。终于出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花髻。煮熟的馒头可以称为手工艺品,让人难以下咽。
黄澄澄,满满的黄色灯笼被摘下来晒干。这时时间会冲柿子的硬气,沉淀柿子的糖分。初霜时,柿子被霜覆盖,充分发挥柿子的甜味。柿子产品源于时间的沉淀和升华。之后柿子被压扁,一片片柿子诞生了。柿子蛋糕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它们不加糖水是甜的,口感不比水果糖差。
家乡是我记忆中最远的一年的味道。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有吃有喝,享受着最美好的团聚。这是明年的期待,是明年的牵挂,是明年回家的守望。
第二天一早,完成养老的人就去休息了。
鼻翼之间依然有一种当年的醇香味道
篇五:故乡的年味作文
我的故乡陕北进入腊月之后,是家庭主妇们的忙月。最先列入议事日程上的一个环节不可省略,便是发酵黄酒,正月里来人待客少不了它。黄酒的味道浓烈清香,回味无穷。十冬腊月,土地冻结,农村呈现一片清寂肃穆气氛。农闲时分,庄户人无需上地干活了,饭后盘腿坐在炕头上,喝一碗黄酒,醒脑清心,悠闲地靠在铺盖卷上看电视里播放的怀旧小品,那种幸福满足的滋味,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主妇们则一刻也闲不住,顶着凛冽的西北风,高高挽起袖子,浆浆洗洗了一年的尘垢。又从萝卜窖里挖出水灵灵的萝卜,剔除了鲜嫩嫩的萝卜缨子,反复刮擦洗净,再用擦子擦成丝,开水焯过后捏成团状,储存在肉仓里准备包饺子用。
做豆腐算是一个大工程,前一天用井水泡好白黑豆,次日在石磨上磨豆腐。主妇们抡着小勺子将泡涨的豆子喂到磨眼里,喜看洁白的豆浆牛乳一样随着磨牙慢慢地倾流到木桶里。过滤去渣这个力气活,一般需要家里的壮劳力亲自上手了。当白花花的豆腐蛋白在漆黑的大铁锅里沸腾翻滚时,主妇们红扑扑的脸上绽开了难得的笑容,仿佛六月间盛开在山坳里的山丹丹一样美丽。点卤凝结后,香豆腐便新鲜出炉了。
之后,从每家每户的气窗里相继飘逸出蒸黄米馍和炸油糕的香味,袅袅白气,月余不散。会过日子的巧手女人还会想方设法做出不少新鲜花样来,有炸油圈,炸糕角,仅这炸糕角就有枣泥馅、洋芋馅、豆腐馅,芝麻白糖馅。还有的爱好人家做了炸油花花和炒糕泡泡,这些都是为正月里来串门访亲的小朋友准备的小零嘴。
随着一声声猪羊惨烈的嚎叫,村头的张屠夫刀起手落,案头摊着白花花的肉,大小盆里盛的是殷红的猪血和羊血。不久,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便会飘出香喷喷的卤肉,和熬羊肉的味道。年味愈演愈烈,仿佛庄户人家自酿的高粱酒一样醉人。
故乡的年味,是含在舌尖上的一缕乡愁,无论你活到多大年纪,漂流到天涯海角,永远不会淡去。相反,这年味会随着这时空距离的拉长,愈来愈浓烈。
篇六:故乡的年味作文
今天是除夕,大家都要包饺子。由于我干不了什么,就只能帮忙和馅。馅里真丰富,枣,瓜子,花生,苹果干,江米糖…… 各式各样,要什么有什么。 一切准备完毕,饺子下锅了,一会就要吃饺子了。最开心的是饺子里有非常重要的硬币,那可不是每一个都有的哦!饺子终于装盘了,我的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像心里有只小兔子,兴奋地跳个不停。我赶紧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饺子,一口吃完,五个,六个,七个……
在家人的加油助威下,我吃了很多饺子。但心情随即也由激动变成无奈,一眨眼的功夫,一下盘饺子就所剩无几了。“不吃了”我说道。妈妈夹起了一个有记号的饺子“最后一个 加油!”随后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我一口咬下去。“呀,硬币!”我一时被激动冲昏了头脑,忘记了之前的失落,家人也跟着笑起来。就这样,我过了一个得到收获的春节!
篇七:故乡的年味作文
一群意气风发,红光满面的大爷大妈们,他们的身后是锅碗瓢盆铲,油盐酱醋茶。他们正在做着年味。
沉闷的房间内立刻爆出一阵脆响,是油泼辣子被激烫;“嚓嚓”的剪刀声,是花馍即将诞生;一片片雪白的小饼,是甜丝丝柿饼已经收获。
看——大爷们手起刀落,以迅疾而又猛烈的刀法切着食材:肉片、大肠、葱花、豆腐,在灵动的刀光下,成片,成丝,成块。锅中放入大把辣椒面,烧开一锅油,将烈油浇在辣椒面上,爆出阵阵脆响。此时,把食材加入沸水,在烈油与沸水的交织下,淬炼出一锅浓郁的麦子泡。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狂跳的心脏,原地转起圈来,像热锅上的蚂蚁。待到出锅,他们顾不得手烫,端起就吃。和亲人们在一起大快朵颐,品尝着年三十的故乡味道。
“嚓嚓”,“嚓嚓”,老人们左手执馍,右手执剪,用上下翻飞的手指,在馍上剪出一朵朵绽放的、绚丽的花朵,国色天香。那剪刀飞舞着,犹如一只只飞翔的白鸽,展翅飞翔。时而上升入云,时而俯冲收敛,静缓地梳理着羽毛,停在馍上。最终,一个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花馍呈现出来。做好的花馍,可以称为工艺品,使人难以下口又直咽口水。
黄澄澄、饱满的黄灯笼摘下,晒干。这时,时光会磨钝柿子的硬气,沉淀柿子的糖分。霜降之时,柿子上会凝满白霜,充分发挥柿子的甜香。柿饼之品,源于时间的沉淀与升华。之后,捏扁柿子,一片片柿饼诞生了。柿饼往往是手工制作的,不打糖水也甜得沁人心脾,味道丝毫不比水果糖差。
故乡,是我记忆中最悠远的年味。人们欢聚一堂,有说有笑,有吃有喝,品着最美好的团聚。这是明年的期待,也是明年的牵挂,更是明年回家的守望。
第二天一早,守完岁人们去休息了。
鼻翼间仍弥漫着一股最醇厚的年味……
篇八:故乡的年味作文
在城里待久了,人们不是被卷入忙碌的快节奏生活,就是迷失于西方节日的乐趣与浪漫,但新年仍是人们最期盼的节日……
每逢过年,我都会千里迢迢的回祖屋里过年,虽不是农村,但年味真的浓了不少。年二十九,街道上早已挂上了灯笼,从人们浓厚的乡音中,我听到了和谐安详和过年的欢喜。
三十这天是热闹的,一大早就被父母叫起来,去走访亲戚,互助新年。午饭过后,还得跟着爷爷去贴对联。从大门到仓库,从室内到对门,全是红红的颜色,这是大城市里见不到的。
午夜饭十分热闹。首先人们都要请过世的长辈回家吃年夜饭,酒茶鞠躬一个都不能少。仪式过后,饺子上场。为了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幸运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吃——第一个吃到的人会被认为今年会行大运,随后被吃到的人人都会沾沾自喜,互相祝福。年味的饺子香在空中弥漫……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顿时楼下,窗外,路边……人们放起震耳欲聋的鞭炮,绚丽的彩花。行走在街上,大人,孩子个个都喜上眉梢,空气中添上了浓浓的火药味,年的气息散布在空气中……
大年初一,按照农村的规矩是要上祖坟的。我随着爷爷一家去了老爷爷和奶奶的坟,这真是下乡了啊!
这村里的人都是一家似的,在外回乡的老朋友见了都能聊上半天。路上我看见一家贴着真正用毛笔写的对联,粗大而有利的笔锋,仿佛每根毛都留下了印记,这真是无比精妙的中国书法啊!年味,自古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过年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更是数万中国人心灵的寄托。我想说:即使有一天在钢铁大厦林立的城市里,消失了鞭炮声,红对联,但那飘香的饺子,声声的祝福,和那团团圆圆的浓浓年味,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篇九:故乡的年味作文
年三十了,一放鞭炮,家家户户开始吃年夜饭。我们家里十分热闹,不仅我一家,还有姑姑一家在我们家过年呢!桌上的菜十分丰盛、鸡、鸭、鱼、蒸的、煮的、红烧的、炒的,各种蔬菜一盘盘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筷子、碗规规矩矩地排列着,杯子有大有小,有的倒酒、有的倒果汁。米饭用锅盈着在一旁,馒头出锅了,还有米糍粑和发糕等点心。
吃完年夜饭,孩子们放花炮去了,大人们有的打麻将;有的看春晚;有的在嗑瓜子聊天;更有饮酒娱乐的妈妈给我们姐弟发了红包,奶奶也发了。大街小巷里声声炮响,街上满地红红的,家家户户赶着贴春联,门上也有贴福字或是门神。窗上贴窗花或是红纸,小孩子穿上新衣,等12点一过就去拜年要红包。远处,烟花在夜空中旋开了,灯火斓姗。灯笼高挂,每一盏灯都得开。桌上要摆上瓜果还有糖,客人来了,大人叫小孩泡茶,递上瓜果。常见的瓜果有花生、瓜子、杏仁或是干生姜和红薯条,糖都是奶糖和巧克力。有时,会有贡糕或者年糕、糍粑吃。
十二点一过,家里就有拜年的人来了,钟声一响,小镇里每家每户一起放爆竹和烟花。声音响澈云霄,就是辞旧迎新的意思。我的故乡是不吃饺子的,我们更多的是吃年糕。
到了初一,我们故乡的人们都会去庙里烧香拜佛。今年,人照例有许多,但浓浓的年味,却会一直延续……
篇十:故乡的年味作文
过年了,人们纷纷回家过年,新闻上也有说春晚的事了。我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家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除夕傍晚,我们开始放礼炮。传说叫“年”的怪兽最害怕的是巨响和红色。于是人们燃放烟火爆竹驱逐年。
礼炮声音很大,噼里啪啦的。我们捂着耳朵观看这个热闹的景象。
然后趁着天还没黑,贴春联。上联:人逢治世居栖稳;下联:运际阳春气象生。横批:家庭幸福。
接着就是过年的惯例——看春晚。
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一个个小品,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蔡明和潘长江演的《车站奇遇》,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大妈的女儿过年加班不能回家,她就准备在12点前去他女儿的公司给她一个惊喜,她去搭车,与司机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东西,却没能在12点去他女儿那,后来她发现司机的儿子也是五年没回来了,他就准备陪司机过年,后来他儿子回来了,他们两家就一起过年去了。
过年还要放炮。表姐买了一盒“烟雾弹”,点着后不会发响,只会喷烟雾。因此怕响声的表弟总算找到了适合他玩的。
最重要的是两盒烟火。12点了,四周的烟火都放上了天,很漂亮。我们全出去观看放烟火。我们也该点了。表哥和大爸爸点完,一个个烟火在漆黑的夜幕上绽放,连同附近的烟火,将世界照得如同白昼。
在家乡过年很热闹,家乡的年味很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