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我的家乡是风景优美的河源龙川,这里有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酿豆腐。
酿豆腐颜色金黄,口感嫩滑,老人小孩子都喜欢吃。每次我回到家乡,都会叫爷爷奶奶酿给我解解馋。
首先买好豆腐,然后在豆腐中间挖一个小洞,随后我们往小洞里放少量生粉,防止肉馅掉落。下一步准备肉馅,把猪肉剁成七分碎,放入葱花、蘑菇末,与肉末充分搅拌均匀。再把肉馅放进豆腐中间的小洞里,使其成型。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高汤开始焖,焖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色香味俱全的酿豆腐就做好啦!
这个酿豆腐是怎么来的呢?那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相传很久以前,有俩兄弟到饭店吃饭,哥哥说想吃猪肉,弟弟说想吃豆腐,两人争论不已。然后,聪明的老板想到一个好主意,对他们说:“两位客官,你们的菜马上到。”老板来到厨房,在豆腐的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把肉馅放进去,大火焖几分钟,一道既有肉又有豆腐的菜便出锅了。两位客官尝了一下,说:“太好吃了吧!”老板听后很满意,心想:既然两位客官说很不错,那我去试着卖一卖,从此酿豆腐就诞生了。
我很喜欢我的家乡,但我更喜欢家乡的美食——酿豆腐。
篇二: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逢年过节的时候,客家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酿豆腐这一道传统的菜式。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说法:每个孩子都要酿过豆腐才算长大。
天微微泛着白,层层青山慢慢被漆上颜色,在我们家的天井里,已经有人开始忙碌了。刚刚磨好的豆腐被抬了进来,大姑仔细地切着每一块白嫩的豆腐,豆腐在晨曦下闪着温润的光彩,放在砧板上微微颤动着,这样的豆腐,一看就知道是正宗的客家豆腐。
早上吃完早餐,大家便开始忙碌。家里一片热闹,妇人们剁豆腐馅的声音,灶里柴火烧得噼啪作响的声音,孩子们玩闹的声音,交织成一片淳朴的,只属于农家人的交响乐。待到豆腐馅剁好之后,才是主角的出场。馅里放着粉色的猪肉、棕色的蘑菇、绿色的青菜,光是馅看上去就会让人食指大动。
接下来就是填馅了。小孩子们一拥而上,每个人都手持一双筷子,跟着自己的妈妈学着“酿”豆腐。这也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握住豆腐的时候,需要用虎口轻轻地捏住,力度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让豆腐滑落也不能掐碎豆腐。眼看着我捏碎了一块又一块豆腐,周围的大人们不由得打起趣来,“你看你弄碎了这么多豆腐,万一我们晚上吃不饱怎么办?”我赌气似的撅起了嘴,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块完整的豆腐,用筷子戳了一个小洞,轻轻地把馅料塞了进去。“哇,你看看,虽然肉有点少,但是总算是一块完整的豆腐了,到时候料最少的肯定就是你的豆腐啦!”大家不由得笑了起来。
最后将酿好的豆腐先煎至金黄,再回锅焖煮,这道客家酿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吃起来外焦里嫩,味道十分浓郁。
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很短,却很温馨。酿过了豆腐,在表面上意味着你的厨艺技能是有水准的,但在深层意义上却能让你知道,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让你自由、幸福的时刻。因为这种时刻也最能体现对家乡的怀念和牵挂,无论你走多远,你都还是客家人。
所以酿过了豆腐,体会到这种和家人团聚的幸福、自由,你才算长大。
篇三: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梅州这地方经常杀鸡吃,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我不单喜欢鸡,还喜欢吃梅州的土豆和酿豆腐。
酿豆腐,在梅州很有名,拿来做凉面是个很好的选择。
在老家,每次外婆都会煮豆腐给我吃,说酿豆腐还是梅州的特产。这些,都是听长辈们讲来的。
在那年代,连书也才一两元一本的时候,凉面的价格也很低廉。外公卖的有凉面、凉粉、酸辣粉、豆腐脑四种。据他说,刚开始卖时,一碗凉面不过四角五,自己做一盆凉粉也只要八角钱。而如今,凉粉是两元碗,做盆凉粉需要八元了。
当时,好多的人都会来酿豆腐的店铺。听外公感叹,那时的元钱,可当现在四五元钱用。
那时,长辈们一家的生活很“安逸”。
我三年级时有个周末回老家,外婆、外公马上做了好菜好饭招待我们。桌子上有菜有虾肉还有酸豆腐。每天,可听到楼下传来外公外婆清亮的嗓音:酿豆腐好了。他这一吆喝楼上楼下的亲人便会飞快地端着碗跑下去。我也偶尔吃一碗。他备的佐料非常好,有香醋、豆豉、蒜水、姜汁、白糖、榨菜粒等,这种柔和的辣味,老少咸宜。
关于那段记忆,我已忘却大半。只有一两件,还分明如昨日事。
酿豆腐是我老家趣味的象征,那种家乡味让我难以忘怀。
篇四: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年三十,爸爸围上围裙,在厨房里“刷拉刷拉”地做菜,我和龙哥哥、妈妈一起,跟奶奶学做酿豆腐包。
酿豆腐包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有嫩嫩的肉——都剁成了肉末;一个个穿着金黄外衣的豆腐皮,闪着油光,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
奶奶教我做豆腐包,先把豆腐皮撕开一个口子,把肉塞进去,一个豆腐包就完成了。
哈,太简单了,我立刻做了起来。先拿起一个软软的豆腐皮,撕了个口子,塞了一点肉进去。一个豆腐包就完成了。
我把豆腐包放进了盘子里。可是,奶奶又把豆腐包拿了出来,说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贵港话。多亏有了身旁龙哥哥做翻译,他告诉我,奶奶是要我把肉放多一点。我拿起豆腐包,使劲地塞肉,觉得筷子不方便,干脆使出“五爪金龙”,用手捞起一把肉就往里塞,我塞,我塞,我塞塞塞……妈妈提醒我:“豆腐包要塞破了。”我才把豆腐包放进盘子里,豆腐包变成了一个大胖子,网鼓鼓的肚子,嘴巴都合不拢了,胖墩墩地躺在盘子里。
这时,我再看奶奶,呀,好厉害啊!奶奶一下子就做了五六个豆腐包,可妈妈呢?她才做了两个。嗨,妈妈可要向奶奶好好学习了。
我们做的豆腐包要放到锅里煮了,我的心里可真激动。没过多久,一股清香就飘了过来。我和龙哥哥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热乎乎的香气冲进我的鼻子里。我用筷子夹了一个出来尝尝,又香又软,比汉堡包还好吃呢!
没想到,跟奶奶学做菜,这么有意思。
篇五: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它有着金黄色的外表,肚子里面有饱满的肉馅,它就是客家美食——酿豆腐。你们想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那让我跟你慢慢道来吧!
制作酿豆腐所需的材料:豆腐、玉米、香菇、五花肉、葱。首先,把香菇、五花肉、玉米粒、香葱子剁碎。放点生粉和调料充分搅拌在一起,让馅料的香味彻底散发出来。其次,把准备好的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长方块,用筷子在豆腐块中间夹一道缝,为的是把香喷喷的肉馅放进去。最后,锅里倒入油,烧热,把酿好的豆腐放入锅中。煎成两面金黄,再加入少许清水,盖好锅盖焖上十分钟左右,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可以出锅了。刚煮好的豆腐嫩滑无比不能用力夹,不然会夹破。
夹一块煮好的酿豆腐放入嘴里咬上一口,油汁伴着香味仿佛一直流淌到了心里。表面酥酥脆脆,里面嫩滑无比,葱香更使豆腐增加了一番美味。豆腐早已吞下,香味却还留在嘴里,让你吃了一块,还想再吃一块。这种感觉,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色菜肴——酿豆腐,你们想吃吗?想吃就赶紧来吧,我随时欢迎你们。
篇六: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我的家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这里食物不及城市丰富,而我却钟爱家乡的风味食品——酿豆腐。酿豆腐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调味料。制作酿豆腐的第一步是制作馅料。首先把洗净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后撒上适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团,再配上一些你喜欢的调味料,馅料就大功告成了!第二步是把馅料装进豆腐皮里,使其成型。
我们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边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个口袋似的,再把馅料装进“口袋”里,这样一个挺着“大肚子”,头长翠绿的“胖将军”就诞生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馅料太多,把口袋撑破或划口子的时候把豆腐皮划破就会影响它的美观。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蒸。蒸酿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大的火,然后用适中的火,最后用小火,直到出锅。当酿豆腐出锅时,一口咬上豆腐里面的馅和汁,热乎乎的,从喉咙流到你的胃里那叫一个暖呀!再告诉你一个蒸的小秘密,蒸的时候削几块苹果放在豆腐里,削几片放在水里。这样蒸出来的酿豆腐还有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和甜味儿呢!酿豆腐还有几种吃法,一般时候会有三种,第一种是醮着辣椒酱吃。第二种是醮着酱油吃,第三种是伴着蒜蓉吃,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番茄酱,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欢的是,我们吃着豆腐时还能听酿豆腐的来历呢!清代时期,客家人还是居住在北京,华北一带的。后来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将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
因为客家人还带着吃饺的习惯,而当时南方还不生产小麦,客家人弄不到麦粉。于是有人根据包饺子的方法变通一下,以豆腐做面皮,把馅料塞进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饺子的酿豆腐,后来便在民间传开。家乡酿豆腐和北方的饺子一样是节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过年过节全家围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欢声笑语,它变成了南方团圆的象征。我爱家乡的酿豆腐!
篇七: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酿豆腐乃客家酿三宝之一,也是我们客家人过佳节和招待客人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酿豆腐色香味俱全,就算是隔着一道门我也可以闻到那浓浓的香味。它外表金灿灿的,尝一口,又嫩又滑,丝毫不比那些名菜的味道差。
而酿豆腐的制作过程就更简单了,只需三步,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酿豆腐就出锅了。
第一步:准备肉馅(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配料)。首先把肉剁成七分碎,再把肉末放在一个盒子里,接着加入你喜欢的配料,最后用筷子搅拌均匀即可。
第二步:酿豆腐。把准备好的豆腐拿出来,然后用勺子在豆腐的中间挖一个小洞,接着舀一勺肉馅放进小洞里,再用勺子轻轻地压平就行了。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煎。把酿好的豆腐小心地放入锅中,一定要很轻很轻,因为豆腐很脆弱,稍不小心就会弄烂。两面都煎熟后即可出锅。再撒上点儿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酿豆腐就做好了。怎样,做酿豆腐是不是很简单呢?
其实吧,关于酿豆腐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个人一起去一间小有名气的饭馆吃饭,一个人想要吃肉,另一个人却想要吃豆腐。于是,他们就争吵起来。争吵声越来越大,直到把老板都引来了。老板问清了前因后果,便说:“把豆腐和肉合二为一不就行了。”客家酿豆腐因此诞生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对酿豆腐产生兴趣了吗?那就快来我的家乡,品尝这道美食吧。
篇八: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涯系客家人,涯爱客家菜……”这首歌说出了很多客家人的心声。没错,我是一个地道的客家女孩。说起客家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酿“三宝”之一,久负盛名,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我们客家人过年时的必备菜式。
酿豆腐前我们要先把肉剁成馅,并加上剁好的配菜。接着,将豆腐对角切成两半,用小勺在豆腐中间挖一个小坑,注意哦,不能太用力去挖,不然会把脆弱的豆腐弄烂;力度太轻也不行,挖的坑太小,放进去的料自然不会太多,应该适当地挖,放的馅适量也就好吃了。把馅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放入豆腐的中心,这项技术我跟妈妈学了几年也没学会。把肉放在挖好的坑后,就可以放到煎锅里煎了,煎的过程需要轻轻地翻炒,掌握好火候,大概1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以我们家的口味,这个过程中会习惯性的在汤汁中勾芡。这样就会使豆腐更入味、更好吃。
看!煲好的酿豆腐看上去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豆腐与馅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让你回味无穷。
关于酿豆腐还有一个传说呢!以前有一对兄弟到一家饭馆吃饭,哥哥想吃肉,弟弟却想吃豆腐,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饭店老板想出了办法,建议将豆腐和肉合二为一,客家酿豆腐因此诞生。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了?那就赶紧来一饱口福吧!
篇九: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在一颗颗酿豆腐里,外面是油煎成金黄金黄的豆腐,里面包着鲜嫩软糯的肉圆子,将豆腐与肉完美结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关键是我不仅仅品尝到美味佳肴,更是品味到妈妈对我浓郁的爱啊!
有一次,妈妈偶然给我买了一些酿豆腐,我吃得干干净净回味无穷,我开始喜欢上了酿豆腐的味道。之后,就经常缠着妈妈给我买酿豆腐,但是那家豆腐店竟然倒闭了,别处又没找到味道纯正的店铺。禁不住我一副小馋猫的模样,妈妈决定根据百度搜索酿豆腐的做法自己来做。
我非常高兴,同妈妈一起把豆腐、碎肉、小葱从菜市场买回来,看见妈妈把豆腐切成小块,然后在豆腐中间用小勺子挖了个小洞,再把已经和了芡粉、盐巴、小葱末的碎肉团子放进豆腐的小洞里。然后拿出煎锅,把这些加了肉的豆腐正反两面都煎到金黄金黄。我看见妈妈有几次被溅出的油星点烫着了手,我心疼极了,连忙跑上去用嘴给妈妈吹,妈妈却摆摆手说:好儿子,不要紧的,不疼哈。说罢只是用冷水冲冲就继续煎豆腐。看到妈妈忙碌得满头大汗,我也会帮着做做“墩子”,洗洗小葱,递下碟子之类的事情。
妈妈做的酿豆腐非常好吃,入嘴感觉是又香又脆,里面的肉与豆腐又鲜又嫩。我觉得妈妈做的酿豆腐味道一点也不比饭店的差,让我吃了还想吃,我爱上了酿豆腐的美味。
在我眼里,这道凝聚了殷殷母爱的菜肴有着天上人间最美的味道!
篇十:家乡的酿豆腐作文
客家人居住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客家人热情好客,他们会让你感觉到做客人的美好体验。他们会让你品尝客家特产,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客家美食是酿豆腐。
酿豆腐的做法很精细,一点儿都不能马虎。首先,我们将买回来的石磨豆腐用水洗干净,这样吃起来才有爽滑的感觉;接着,要做肉团,把新鲜的五花肉和沙土里长大的蒜头剁碎做成肉团。这些东西呀,是要剁得越碎,酿豆腐才越好吃!然后,再把五花肉沫和蒜头混合在一起剁;最后,再放上些香料和蚝油。这样,酿豆腐的馅料就做好了!
接下来,要把豆腐切成两半的豆腐块,在豆腐的正中间挖一个小洞,记住,不要挖穿了,不能用太大的力气去抓豆腐,不然豆腐会烂掉。
豆腐准备好了,我们就把肉馅搓成小丸子,放在豆腐洞里面。弄好后,就可以把酿好的豆腐放进油锅里煎,只要把豆腐的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后焖一焖,那么酿豆腐就做好了!
做好的酿豆腐,金黄发亮的摆放在桌子上,香喷喷的,可诱人了!只是厨师还会告诉你,可以配上一些料吃。如:酿好的豆腐同发菜一起吃,这样就象征发财。
酿豆腐,我做梦都在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