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优秀作文内容页

有关小年的日记

2025-05-20 00:54:01优秀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1)

腊月二十三,人称“小年”,小年是传统的祭灶日。听外婆说,每年的今日家家户户都要炕火烧、吃火烧,吃火烧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刚吃过午饭,妈妈就端来了发酵好的一盆面。只见她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啊揉,揉得很光滑。然后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大大的面皮,在面皮上撒上盐、五香粉、葱花、香油,用刷子刷均匀卷起来,再用刀把卷起的面皮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剂,用手两头一捏再一摁,把小面剂按扁,放在排子上醒半个钟头后把平底锅放炉上烧热、倒点油放入小面剂,炕至金黄色翻翻面接着炕,两面都金黄了就可以了。最后用蒸锅大火蒸至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火烧金灿灿、香喷喷的,吃起来外酥里软,蓬松有嚼劲。

欢迎大家上我家来吃火烧,我在此祝大家小年快乐!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2)

今天是传统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称为小年,是因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啦!大多数人们都要买好春联,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今年,我在信阳过年过年,2月11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只见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愈加浓重,妈妈带着我来到商业中心区域,只见商业中心“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迎新春标语,市民们纷纷进入商场、超市购买年货。信阳整个城市洋溢在一派喜庆气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们在街边摊上买了一些过年必需品,听妈妈说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让他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听义取意,灶糖是一种很黏的糖,我打开袋子,拿出一根,由于信阳现在很冷,所以灶糖变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进入了嘴里,马上融合了,变得很黏,而且甜极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让人垂涎的饭菜,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真是个不眠之夜,既幸福又开心的日子!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人们称之为“小年”,元宵节是怎么由来的呢?哦,原来是: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我们一家子打算在老家过元宵节。

到了老家已经是晚上8多了,我们吃了晚饭,就去睡觉了,因为奔波了一天太累了,早点睡觉,迎接新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的起了床,昨天晚上我没睡好,因为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起床放鞭炮,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包括我爷爷也起来放鞭炮了。

元宵节,顾名思义当然要吃元宵了啊!果真被我猜中了,奶奶煮了一大锅的元宵,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元宵,可欢了。就是奶奶煮的元宵有点不太好吃,但是是纯手工制作的,不含防腐剂。

下午,因为明天要上学的原因,四点多就走了,晚上,我们又下馆子吃饭去了。

晚上,鞭炮声依旧在耳边回响着。

这个元宵节真开心。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4)

今天是小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家家都要放鞭炮庆节日,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晚上吃过饭后,我们开始祭灶,奶奶端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祭灶用的供品,有烧饼,水果,花生。爷爷端来了一碗沙子,拿来香,把香插在沙子里点着。我问爷爷:“这天为什么要祭灶呢?”,爷爷说,我们准备的这些东西是为了送灶王爷上天,让他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的好事。我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是有说法的,随后奶奶又拿来了纸钱烧掉。

周围邻居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非常热闹。这时,爷爷也从楼上拿来烟花,我高兴地欢呼起来,迫不及待的点燃香蹲下身子,小心翼翼的将香火靠近礼花的芯子,虽然是礼花,但是心里还是很紧张的,我一手捂着耳朵,一手点燃芯子,“呲呲!”芯子被我点燃了。“嗵!”一个礼花弹冲天而起,接着在空中炸开,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哇!太美了!五颜六色的花环照亮了天空,像天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远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真没想到,小年的夜晚是如此丰富多彩。嗬,小年可真有趣啊!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也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5)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6)

一大早,外婆就忙里忙外的,擦窗户,换床单。我问外婆这是为啥。外婆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今天要把家里里外外彻彻底底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打扫吧!”

大年三十年夜饭,妈妈和外婆买了好多菜,开始忙活起来。“外婆,你们不要做多呀!我们人少吃不完。”大人们笑起来了:“今天晚餐是一年最重要的一顿饭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做一起吃,可以吃很长的时间叫年夜饭。这顿饭一定要有一条鱼,而且不能吃完,代表年年有余。等吃完饭睡觉的时候,你给外婆拜年,外婆会发红包。”呵呵!我最喜欢吃鱼,而且吃饭磨蹭这下没有人催我了,最高兴是可以得到压岁钱!要每天都是年三十就好了。

大年初一吃汤圆登高,初一起床,餐桌上有4碗汤圆,我的是4个。外婆说今天必须吃完。汤圆代表一家人圆圆满满,甜甜蜜蜜。吃完,我们就去登山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年要比一年好。人要勇于攀登。

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五是这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春回大地的夜晚。夜晚大家要赏花灯,舞龙灯,猜灯谜。正月十五观花灯是我最盼望的,在这一天之后,春节算是过完了,大家又恢复到平常的忙忙碌碌中去了。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7)

今天是小年夜,因为爸爸和妈妈不在家,我准备下午就打扫一下我们家。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下午了。

我睡觉起来,就开始准备晚上给爸爸和妈妈的惊喜了。我先擦阳台的玻璃门了。一开始擦还好,到后来,抹布搞得我抓耳挠腮的。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抓耳挠腮吗?是因为抹布老是搞到我的脖子上,所以,才会抓耳挠腮。这回,你们知道原因了吗?然后,我又擦了一遍地。后来,我的活干完了,我就在构思晚上的特大聚会。

同时,我也要构思给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的礼物。我先给爸爸画一张画,画上是一朵又大又红的花,表达的意思是:祝你新年快乐,变成一个大富豪。给妈妈做了一张贺卡,上面画着一个非常美丽的仙女。我想妈妈变成一个仙女,带着我们一起飞。上面写着happy new year,和pat for mother。我还给姥姥写了happy new year。我给姥爷的礼物就不同了,我给他的是一包快乐的新年礼物,里面装着两包纸巾和一个书签,都是新的。

我知道,这个小年夜是一个快乐的小年夜,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小年夜。在这里,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8)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中国民俗传统的小年。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飘着浓浓饺子香味的家乡。

记忆中的小年就是扫屋子、贴灶纸。一大早妈妈便率领我们姐妹把屋子里能搬动的家具全都搬到院子里,然后屋里屋外该扫的扫,该擦的擦,等一切焕然一新时,妈妈就在屋子里点燃一颗爆竹,随着“啪”的一声脆响,预示着打扫卫生的任务结束,我们再陆续着把干净的家具搬回屋子里。当时的我虽然加入其中忙里忙外,但大多是乘着新鲜、好奇、盼年心切的心情去凑热闹,还时不时的引来姐姐们嫌我捣乱的抱怨声。下午新鲜的事就是贴灶纸了,妈妈包完水饺以后吩咐我们去熬浆糊、打火纸,随后她便拿出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贴在了灶台上面的墙上,看着妈妈一边虔诚的跪拜与口中念念有词的神态,我瞬间懂得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承载着人们的对于幸福生活的诸多期待......

儿时的记忆醇香甜美,纯真的思想焕发着无穷的乐趣,不知忧虑的孩子们深深地感知并美美的享用着浓郁的节日气氛,是如今的我们不凭回忆再也无法找回的感觉。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9)

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至叫做迎春日。家家开始张罗过年的东西,而小年却开起了春节的彩排。我们家也少不了北方人最爱吃的油酥火烧。

妈妈把发好的面到到案板上,我看见面团上有很多小空像海绵一样,我好奇地用手一摸非常粘手,妈妈说你把面存揉到光滑,有脚劲的时候再给我,虽然揉得非常累,可是我一想到我可以包出金黄、美味的油酥火烧的时候,我就揉得更使劲了。不一会儿就把面团揉得非常光滑,我把面团给妈妈,然后妈妈一步一步的教我:

1、把面团揉成长条。

2、把它们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面团。

3、再把他们用擀面杖敢成不薄,不厚的长条。

4、再把妈妈调好的酱倒上去。卷起来揉成圆形的。(酱是用香油葱花还有擀碎的芝麻做成的。)

5、用擀面杖把它们擀成较厚的饼。

6、把擀好的饼放进蒸锅里蒸。

7、在再平底锅里倒上油,把做好的饼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油酥酥的,金黄黄的油酥火烧就做出来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说着笑着吃着香酥火烧。

有关小年的日记 (篇10)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那个晚上的到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和乐趣。为了今年的“年夜大餐”,母亲和奶奶在除夕的前两天就开始“动工”了。因为母亲眼中的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每到这时候,我便会言语谨慎,生怕不经意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或是不吉利的话,招来母亲的责骂。对我家而言,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已经不只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参与的仪式。所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大家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饭的习惯。

我家的年夜饭讲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母亲是总设计师,负责人员调度。为了年夜饭母亲会把消毒柜里的淡蓝色的精美餐具拿出来用。父亲帮母亲打小工,负责买配菜,买调料,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奶奶是总设计师的得力助手;爷爷则是烹饪几个他的拿手菜;我嘛,就负责“偷吃”,在有菜做好了后,我总以尝尝菜的咸淡,来偷吃做好的菜,诶,谁叫我属老鼠呢?

母亲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每年年夜饭母亲都会亮出她新学得几个好菜让大家品评,但有几个菜是母亲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蒸蛋卷”、“清炖鸡”、“炸肉丸”、“红烧鱼”。母亲认为有了这些菜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足,衣食。

在母亲的指挥和操持下,晚上七点整,大家的午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开饭喽!我狼吞虎咽的把这美味佳肴往嘴里塞。妈妈把果汁和红酒拿出来,倒在高脚杯里。这是大家每年必备的一个节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饭前大家都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祝愿送给家人)。今年还是我第一个上场,我端起酒杯祝愿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把他们的祝愿送给了我,爸爸妈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然后大家端起酒杯,“干杯”!大家的家真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我爱我家。

我家不仅年夜大餐丰盛,家庭也那么幸福,我既为有一个会做美食的的妈妈感到骄傲,也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