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2025-04-27 23:15:01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1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是一个曾经名叫朝圣寺的尼姑奄。1948年秋冬,华蓥山第七支队司令张蜀俊带领第七支队的起义队伍,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征战,突破敌人重兵围剿,与第二,第八支队的部分队员和袁念之改编后的“绿林武装”在此会合。队伍整训期间,撕掉伪装的土匪头目谢三荣与少数不愿参加革命的惯匪,企图趁起义队伍受挫之际,谋害游击队负责人袁念之,夺取游击队枪支弹药并拉走队伍。在危急关头,张蜀俊等与谢三荣斗智斗勇,打破了谢三荣的如意算盘,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并顺利完成了整编组建起武工队。(介绍关押袁念之及袁念之脱险的情况)。此后,这支队伍在张、袁等游击队领导的带领下,一直在华蓥山坚持武装斗争,打了许多漂亮仗。1948年2月1日,根据邻水地下党的线报,他们在距邻水县城十多里的分水岭高伏,成功地截获了一辆国民党军车,夺取了一批军需物资,解决了游击队员衣物被服无法供给的困难。其存放在邻水卢海山家的部分物资,解放后才交与邻水县公安局。

“双枪老太婆打靶场”

“双枪老太婆”是小说《红岩》塑造的艺术形象。其《红岩》作者杨益言在《红岩的故事》里说:“双枪老太婆”这个形象的原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她们三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是智勇双全、精明能干的华蓥山原家村武装斗争的领导人和指挥者。在华蓥山区游击队征战期间,“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战广安、击岳(池)武(胜),袭邻水,与男游击队员一起并肩战斗,留下了计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传奇故事。她们曾在此地经常习练枪法,提高杀敌本领。

游击队辽望台(小天坑观景台)

我们现在站在的这个地方,地势高,视野广,现在是景区的观景台。在这里,你可以一揽华蓥山西部广大地区的秀美景色。50多年前,国民党组织大批军警和地方武装,对游击队进行疯狂围剿,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华蓥山游击队曾在此设置岗哨,观察广安方向的敌情,以保护游击队指挥部,“双枪老太婆”住地和游击队藏枪洞,存粮洞的安全。

游击队防御掩体

大家现在所处的地方叫天坑,与旁边这个溶洞后面的天坑一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0多年前,华蓥山游击队利用天坑和溶洞独具的隐蔽性,曾在此存放枪支弹药和粮食物资。为了保护溶洞中存放的枪支弹药和粮食物资的安全,游击队员在洞口修筑了作战掩体,以防御来袭之敌。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2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下,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功,解放军在个战区战场捷报频传。为了牵制国民党的兵力,支持解放军正面战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党的地方地下组织——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秋,在华蓥山地区组织党的地下武装,发动了著名的华蓥山武装联合大起义。

在华蓥山武装起义其及随后开展的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中,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和敌人的层层围剿及残酷镇压,起义队伍与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武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来了四川的解放。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蓥山的王璞、杨奚勤、陈尧楷、袁念之、邓惠中等当地的优秀干部,人民的好儿女,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在危机四伏的地下斗争中,还是在敌人的牢房和刑场上,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表现出了敢于斗争、英勇不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光辉的华蓥山壮歌,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3

好,这边请,位于华蓥市阳河镇丁家平的中兴纸厂,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王治、谢长琮、苏云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周恩来的指示下创办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纸源封锁,照片上所反映的就是当年纸厂所用过的一些东西和部分遗址。

新中国没有忘记也不能忘记当年牺牲的英烈们。这一座座雕塑,一块块纪念碑,记录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也记录了那一段历史,这是20__年建于华蓥市阳河镇的华蓥山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些题词是当时川东地下党的党员在战斗的岁月里,有感而发写下的,也有一些是脱险的革命者解放之后为了怀念过去的战友所提写的。

文艺界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志士,他们创作了如〈烈火中永生〉等红色经典剧目,使先烈们的形象生动的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里。

今天,当我们重新捧读这个半个多世纪前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烈史诗,就是要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岩精神,与时惧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历史将永远铭记着华蓥山游击队的英雄们,伟大的红岩精神将永放光芒。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4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下,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功,解放军在个战区战场捷报频传。为了牵制国民党的兵力,支持解放军正面战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党的地方地下组织——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秋,在华蓥山地区组织党的地下武装,发动了著名的华蓥山武装联合大起义。

在华蓥山武装起义其及随后开展的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中,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和敌人的层层围剿及残酷镇压,起义队伍与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武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来了四川的解放。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蓥山的王璞、杨奚勤、陈尧楷、袁念之、邓惠中等当地的优秀干部,人民的好儿女,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在危机四伏的地下斗争中,还是在敌人的牢房和刑场上,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表现出了敢于斗争、英勇不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光辉的华蓥山壮歌,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二>华蓥英烈永垂不朽 红岩精神青史长存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红色华蓥纪念墙”。为了弘扬红岩精神,艺术家们采用写实的浮雕艺术手法,以华蓥山武装起义为历史背景,“双枪老太婆”陈联诗为原形主题,再现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等革命先烈们的战斗历程。陈联诗:1901年生,四川省岳池县人,1928年入党,曾七次被捕入狱脱险,他胆识过人,双枪弹无虚发,是名副其实的“双枪老太婆”。长期坚持战斗在华蓥山,1960年逝世。纪念墙共分九个主题,第一主题描绘华蓥山巍峨雄壮,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第二个主题刻画“双枪老太婆”能诗会画的大家闺秀形象;第三个主题再现双枪老太婆带着远大理想和抱负踏上漫漫求学路的情景;第四个主题展示“双枪老太婆”在南京大学求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五个主题展示“双枪老太婆”与丈夫回到华蓥山组建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景;第六个主题再现“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在华蓥山展开游击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斗争场面;第七主题刻画“双枪老太婆”不畏艰险营救游击队员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题描述“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共同击毙叛徒甫志高战斗场面;在这里随便说一下甫志高,甫志高是小说《红岩》中的可耻叛徒的代表,在当时的渣滓洞监狱里出现过的刘国定(原重庆地下党市长书记)冉益志(原重庆地下党市委副书记)等几个带头的叛徒,在生死关头经不住敌人的淫威酷刑,丧失意志,贪生怕死,卖主求荣,出卖组织,已成为历史的罪人,受到了判决。第九个主题描绘了“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喜迎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纪念墙耗资550万元,长140米,高5.10米,画面气势宏伟高大,主题鲜明,人物刻画生动细腻,该墙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红色旅游启动仪式”上由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亲手揭幕。画面中的“双枪老太婆”既是众多游击战士和红岩英烈的代表,也是中华儿女的典范,她将永远耸立在巍峨的华蓥山上,与华蓥山游击队留下的战斗遗址遗迹和即将建成的华蓥山游击队纪念管等红色景点一起,成为我们缅怀红岩英烈,激励革命斗志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华蓥英烈永垂不朽,红岩精神青史常存!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5

华蓥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乡土文化气息浓郁。华蓥山自古属巴人领地,明末清初以来,华蓥山的土著山民与外来移民相融共生,其歌舞采华蓥山之灵气,古朴粗犷、气势磅礴、淳美动人、富于感染力。现广为流传的“巴渝舞”、“云童舞”就保留了巴人遗风遗韵,而“滑竿抬幺妹”更是华蓥山本地文化的精华,至今华蓥山每年还举办民俗风情十足的“幺妹节”。

华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世纪伟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由北向南纵跨四川、重庆15个县、市,延绵300余千米。华蓥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40.1米,也是四川盆地低部最高峰;次高峰宝鼎,为华蓥山主峰,海拔1590.8米,是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从清朝开始,华蓥山与峨眉山、四面山、青城山并 称为巴蜀的“四大名山”。

华蓥山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三、四十年代,这里曾是中共华蓥山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从事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华蓥山的每一寸热土都铭刻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迹。宝鼎景区位于溪口镇境内。这里,有建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光明寺(1958年被毁一部分,1966年拆完,1992年至1994年修复),有千佛坪石林,更有八景(华银积雪、宝鼎连云、三花同树、九子灵泉、石境斜阳、渠江落照、华严古河、王璧浮光)、四绝(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从山脚的伏虎寺到山顶,原建有36座寺庙、现仅存黄龙寺保存完好。

华蓥山早在就有中共地下党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曾派人在此开办纸厂供应新华日报。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战斗的地方。华蓥山集雄、奇、险雅幽于一身,融名山、名寺、名湖、名史于一炉,聚自然、人文景观与一体,是四川东部著名的省级名胜区。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参观游击队纪念馆,我是讲解员

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旧的死亡,新的生长,在这个世纪,人类为了拯救自己,反抗强权,反抗暴力,处处都表现了最勇敢最果毅的精神,在华蓥山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游击战士,革命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华蓥山,一座英雄的山,它与井冈山、大别山一道,将永载革命史册。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是同志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苦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大家请往这边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幅浮雕,反映的是华蓥山游击队员们奋勇杀敌的激烈斗争场面,表现了他们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华蓥山,走进那段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7

红岩小说中双抢老太婆的人物原型有3位。邓惠中便是其中之一,邓惠中;四川省岳池县人,1938年入党,先后担任过妇女特支部委员,负责人。第八工委联络员,为壮大党的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在新场高垭一带组织地下武装,参加了三溪起义。1948年被捕,其一同被捕的还有孪生子邓诚、邓叶甲、女儿邓叶云。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渣滓洞。

在华蓥山武装起义中,华蓥山当地的党员,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地下斗争中或是在敌人的牢房和刑场上,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有的同志甚至还没来的及留下自己的照片,但是他们留下的是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由于及时的转移,有一些革命者得以脱险,解放后,这些英勇无谓的战士们,如今依然战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曾林同志是重庆室江北人,1927年入党,1941年因“皖南事变”被捕入狱。出狱后回到延安继续革命,解放后,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干部疗养院院长等职。刘隆华;是红岩小说中“双抢老太婆”的又一个人物原型。1938年入党,曾参与领导了广安观阁起义。解放后曾任重庆市副市长。陈连诗同志是“双抢老太婆”的第三个人物原型。至1927年参加革命以来,她曾先后七次被捕入狱后脱险成功,解放后在重庆妇联文联工作。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8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红色华蓥纪念墙”。为了弘扬红岩精神,艺术家们采用写实的浮雕艺术手法,以华蓥山武装起义为历史背景,“双老太婆”陈联诗为原形主题,再现华蓥山游击队和“双老太婆”等革命先烈们的战斗历程。陈联诗:生,四川省岳池县人,入党,曾七次被捕入狱脱险,他胆识过人,双弹无虚发,是名副其实的“双老太婆”。长期坚持战斗在华蓥山,1960年逝世。纪念墙共分九个主题,第一主题描绘华蓥山巍峨雄壮,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第二个主题刻画“双老太婆”能诗会画的大家闺秀形象;第三个主题再现双老太婆带着远大理想和抱负踏上漫漫求学路的情景;第四个主题展示“双老太婆”在南京大学求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五个主题展示“双老太婆”与丈夫回到华蓥山组建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景;第六个主题再现“双老太婆”与战友们在华蓥山展开游击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斗争场面;第七主题刻画“双老太婆”不畏艰险营救游击队员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题描述“双老太婆”与战友貌同击毙叛徒甫志高战斗场面;在这里随便说一下甫志高, 甫志高是小说《红岩》中的可耻叛徒的代表,在当时的渣滓洞监狱里出现过的刘国定(原重庆地下党市长书记)冉益志(原重庆地下党市委副书记)等几个带头的叛徒,在生死关头经不住敌人的淫威酷刑,丧失意志,贪生怕死,卖主求荣,出卖组织,已成为历史的罪人,受到了判决。第九个主题描绘了“双老太婆”与战友们喜迎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纪念墙耗资550万元,长140米,高5.10米,画面气势宏伟高大,主题鲜明,人物刻画生动细腻,该墙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红色旅游启动仪式”上由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亲手揭幕。画面中的 “双老太婆”既是众多游击战士和红岩英烈的代表,也是中华儿女的典范,她将永远耸立在巍峨的华蓥山上,与华蓥山游击队留下的战斗遗址遗迹和即将建成的华蓥山游击队纪念管等红色景点一起,成为我们缅怀红岩英烈,激励革命斗志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华蓥英烈永垂不朽,红岩精神青史常存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红色华蓥纪念墙”。为了弘扬红岩精神,艺术家们采用写实的浮雕艺术手法,以华蓥山武装起义为历史背景,“双枪老太婆”陈联诗为原形主题,再现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等革命先烈们的战斗历程。陈联诗:1901年生,四川省岳池县人,1928年入党,曾七次被捕入狱脱险,他胆识过人,双枪弹无虚发,是名副其实的“双枪老太婆”。长期坚持战斗在华蓥山,1960年逝世。纪念墙共分九个主题,第一主题描绘华蓥山巍峨雄壮,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第二个主题刻画“双枪老太婆”能诗会画的大家闺秀形象;第三个主题再现双枪老太婆带着远大理想和抱负踏上漫漫求学路的情景;第四个主题展示“双枪老太婆”在南京大学求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五个主题展示“双枪老太婆”与丈夫回到华蓥山组建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景;第六个主题再现“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在华蓥山展开游击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斗争场面;第七主题刻画“双枪老太婆”不畏艰险营救游击队员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题描述“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共同击毙叛徒甫志高战斗场面;在这里随便说一下甫志高,甫志高是小说《红岩》中的可耻叛徒的代表,在当时的渣滓洞监狱里出现过的刘国定(原重庆地下党市长书记)冉益志(原重庆地下党市委副书记)等几个带头的叛徒,在生死关头经不住敌人的淫威酷刑,丧失意志,贪生怕死,卖主求荣,出卖组织,已成为历史的罪人,受到了判决。第九个主题描绘了“双枪老太婆”与战友们喜迎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四川华蓥山导游词 篇10

华蓥山游击队武装斗争史;1931年冬,地下党员廖玉壁在华蓥山地区组建起第一支“华蓥山游击队”,因此拉开了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序幕,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苏云等共产党员在华蓥山丁家平开办了“中兴纸厂”,打破了国民党对《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纸源封锁。1947年,中共上海局钱英同志批准了王璞提交的《农村工作纲要》,并决定组建“中共川东临委”统一领导党上下的川东南及重庆的工作,这也标志着党在川东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共川东临委组织系统表。随后,中共川东地工委建立了10个共委,先后发展了近1000名党员,并组建了4000人的党和地下武装,他们积极筹集资金,为武装斗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4月《挺进报》事件遭严重破坏,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甚至波及到了上下川东及华蓥山一带,在情况危机下,王璞同志在岳池县罗渡镇武骏汝家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并提前于同年8月、9月分别在广安、岳池等地发动武装起义,这是当年他们提出的,大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广安代市、观阁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48年8月10日至12日“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先后在广安的代市、观阁两地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由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五支队与敌人展开激战。共缴获敌人步枪10支、冲锋枪3支、马枪1支、手枪11支,打死打伤敌人数十人。在这场战斗中,共产党员张德沛英勇牺牲,司令杨玉枢不幸被敌人残酷杀害。刘隆华等人后被共产党员张世敏掩护转移。战斗结束后,游击队经过整编继续战斗在华蓥山上,直到1949年7月。

同年的8月22日,第七支队的300多名战士和上千名群众在岳池县伏龙乡中心小学召开了誓师大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我们的游击队员激战水口庙、血洒刘家院子、突袭十二洞桥,巧渡渠江重上华蓥山,与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到1949年夏天,在这次战斗中,政委杨奚勤同志壮烈牺牲。

随后在合川金子、武胜石盘发动起义,可以说这次起义是整个华蓥山武装斗争中最为悲壮和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当年游击队员所用过的斧头、竹烟竿、大家所穿过的短棉衣以及行军时所用过的防风灯。这次起义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同志亲自指挥领导,在木瓜寨战役中,王璞同志因战士插枪走火,不幸中弹牺牲。这就是当年木瓜寨游击队员与敌人展开激战的照片。1948年9月14日至24日。第六支队在渠县龙潭发动起义。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游击队员们所用过的枪支。经过了游击队员们的奋力拼杀,最后有力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可以说是破坏了国民党的民源、粮源和税源,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前线反攻,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但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以及加上缺乏枪支弹药。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四川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将战斗转为到地下,坚持战斗在华蓥山上,直到迎来了四川的解放。

在整个华蓥山武装起义当中,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如中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王璞;湖南湘乡人,1937年入党,1941年转入川东工作。1947年9月担任中共川东临委书记,1948年8月25日,领导了合川金子、武盛石盘起义,在石盘起义中,游击队遭遇敌人包围,正设法突围,不料一名游击队员枪支走火,子弹射中王璞,由于当时敌人的包围,封锁,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王璞同志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