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地接欢迎词范文 (一)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其平原面积和丘陵、山地面积几乎各占一半。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自古就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因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成都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等。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中药材有860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莲等蜚声中外。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中外驰名。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最具特色。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地处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嵋山、长江三峡等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和全国旅游环的联络点上,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而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61年,当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成立之际,各国代表一致推选以大熊猫形象作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会徽 、会旗。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省,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在四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有少量大熊猫出没。为了强化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成都分别在都江堰市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崇州市建有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邑县建有省级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 成都是一个非常有特征的个性化城市。首先表现在气候上。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其二,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宫办学堂——石室学堂。在唐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等流寓成都,创作了大量吟诵成都风物的歌赋,并留下众多文化遗迹。
.... 宜人的气候,深远的历史,富饶的物产,使成都成为一个宁静、悠闲、充满情趣的旅游之地。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称它是“既崇且丽”。不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曾无限深情地讴歌过这座风姿独具的城市。的确,成都是一座既宁静又繁荣,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自然环境的城市。
四川成都地接欢迎词范文 (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黄龙溪镇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镇上的居民就生活在这幽静古朴的环境中。最早系统地将黄龙溪镇推出亮相的,当数贸易总公司。1990年,该公司在向全国赠阅的一期出版物中,以《古镇黄龙溪一瞥》为题,详细介绍了古镇的历史,诸葛亮兵屯牧马山,以及古镇中医后继有人等情况。并用大量的古庙、古树、古街巷、古浮桥及古老木器、篾器照片,展示了黄龙溪“古镇风光好,古镇民风淳”的景象。同年,《民航》、《西南航空》等杂志开始不惜版面介绍黄龙溪古镇风情。在’92友好观光年”中,省旅游局和西南民航管理局联合将黄龙溪古镇推为8条精选旅游线路之一。黄龙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黄龙溪,到处弥漫着氤氲的青雾,幽深的街道,弯弯曲曲,两旁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一家挨一家,楼下临街的大都是店铺,骑楼式的建筑,门前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小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二楼的房子,靠近内街的用作住宅,靠近河边的用来做生意。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
黄龙溪的古文化旅游景点多如璀璨的珍珠,从景区上可以分为三个以水相连的古景区域,分别核心景区、扩散景区和延伸景区。
黄龙溪的核心景区是以古镇为中心的5方公里的地区,她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古镇上还拥有的“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千年古树伴古镇”等都叹为全国奇观,古镇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泛舟水上,空灵飘逸,吟诗品茗,如梦如歌。从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黄龙溪的扩散景区,该景区有著名的“大佛寺”和“观音寺”,两寺坐落在两山之上,遥遥相望。北岸边即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观音寺,坐落观音山上,普渡人间。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公里是陈家小岛,是“黄龙五岛”之一,小岛现存川西仅有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当车行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引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回忆......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众多影视界朋友,成为古装影视片外影拍摄理想之地,先后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海灯法师》、《秦淮世家》等100余部影视片在此拍摄。
四川成都地接欢迎词范文 (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地处四川省的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带,介于东经102°54ˊ—104°53ˊ、北纬30°5ˊ—31°26ˊ之间,面积12390.6平方公里,20xx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44.3万人。
成都市,从西到东,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丘陵三个部分。
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龙门山和邛崃山地。这里的山峰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大邑县境内的苗基岭,海拔5364米,是全市的最高峰。西部群山或险峻雄奇,或幽雅秀丽。由各种岩石风化后发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林树种异常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除了重要的林业价值以外,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
成都中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海拔在450—720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便于引水自流灌溉。岷江、沱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地区带来大量砾石、泥沙沉积成为深厚的冲积层,形成冲积土。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的长期耕作下,成都平原的表层土壤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而且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兴建,成都平原上河网交错,灌渠密布,水旱从人,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阡陌田畴之间,一个个农家院落被绿树翠竹层层环抱,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竹林院落景观。
成都东部,是低矮的龙泉山和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西缘,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由紫色砂岩、泥岩组成,这些较为松软的岩石风化以后形成肥沃的紫色土。龙泉山植被多遭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现仅分布着一些次生的青掆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木。丘陵区谷地宽阔平坦,丘坡梯田层叠,冲田相连。金堂县云合乡河谷低处海拔仅387米,是全市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