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学生日记内容页

吃元宵的日记

2025-05-25 14:00:01学生日记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吃元宵的日记 (篇1)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吃元宵的日记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一说起元宵节,大家一定会说起看花灯。这花灯可真是应有尽有,有孔雀灯、大红橘灯、走马灯、天女散花、嫦娥奔月……

元宵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在广场上!逛着,心里不由得想:这是在遨游天空,还是在梦游仙境?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元宵之夜的街市游逛。我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穿来挤去,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我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石台上放眼四望,看见了那典雅的孔雀灯,象征着吉庆的大红橘灯,镶有玻璃镜的走马灯,还有精巧的“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武夷风光”……一切都在灯火中放射这绚丽光彩,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可是只有灯火实在太单调了!不过,市民广场给人们准备了许多表演,有:舞龙、太极拳,等等。尤其是舞龙最好看。一个生机勃勃的龙头被老爷爷耍得活灵活现。有时候,老爷爷们还把龙头转了几圈。只见出来的是两条巨大的龙,一条是黄色的,另一条是蓝色的,非常漂亮。两条龙在空中吞云吐雾、上下翻腾,不时摆出一个个精彩的造型,引来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来又出来一条金色的龙,它披着金色的外衣,在月亮地照耀下金光闪闪,显得十分壮观。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吃元宵的日记 (篇3)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人们称为“小年”。十五、十六这两天,人们逛庙会、猜灯谜。到了晚上,人们还会放放烟花来庆祝呢。

元宵节最广为流传的习俗,非吃元宵莫属了。无论祖国的东南西北,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只要是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也不例外——煮元宵,吃元宵。等水开了,元宵就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跳进去,等他们在上面悠闲地躺着的时候说明元宵熟了,吃元宵喽。

元宵盛好了,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用勺子挑出一个元宵,咬开一个小口,好烫哟!里面黝黑发亮的黑芝麻就止不住地流出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用嘴吹吹,一口吞了下去。一边吃一边嘘嘘~米的嚼劲、芝麻的香甜都融化在了嘴里,味道好极了!等凉一点,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碗元宵,不一会儿就被我吃了个精光。

不过,大家在吃的同时也要出去逛逛,才有利于健康,这样才能过得更开心嘛!

吃元宵的日记 (篇4)

元宵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

今天晚上七点,我就拉着爸爸到文化宫等着阿姨们做元宵。到了七点半,文化宫外人山人海,大多数人都是来吃元宵的。元宵煮熟了,好多人都在排队,有一些人,比较幸运,因为他们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热乎乎的元宵。

在这喜气洋洋,灯火通明的狂欢节里,人们都要放鞭炮,迎龙灯,好好庆祝一番。

八点了,人们开始在大街小巷里迎龙灯。龙灯有长有短,可都装扮得十分漂亮,它们在小城街道上穿梭,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夜空,代表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愿望。烟花如火箭般地飞上天空,在空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好似一朵婀娜多姿的迎春花绽开笑脸;有的又如一群快乐的小朋友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还有的像满天星,闪闪烁烁,虚无缥缈……

最抢眼的还是要数孔明灯了,它们在夜空中随处可见。每盏灯代表着希望与梦想,带着人们的祝愿与祈福,在蓝天中摇曳。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带给远方的人们。

随着一声声炮响,人们在惊呼,赞叹,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烟花表演在欢呼声中悄悄结束,但刚刚那一幕幕精彩的烟花表演,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吃元宵的日记 (篇5)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刚好买回了一些元宵,我便争着要去煮,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软磨之下,妈妈终于答应了。

说干就干,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放好水,合上电闸,等待水烧开,我隔三差五地掀开锅盖看,可那水偏和我做对,就是不开,“不要心急,热气都被你放掉了,水当然开不了”。妈妈探进头来提醒我。“哦,原来如此”。我便去看书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哎呀,我的水!”,等我冲到厨房,锅里的水都快烧干了,没办法,我只好又加了点水,继续烧。这回我不敢离开锅,只好在锅旁边耐心地等待。等了好久,水烧开了。我把元宵“哗”地全部倒下去,才想起书上写的要轻轻地放下去。我顿时泄气了。不过,那些元宵倒挺结实的,只破了几个。“没办法,听天由命吧”。我叹了口气,按照书上所说的用勺子轻轻地把元宵推开,可是那些不争气的元宵却一个个“列开”了肚皮。

水开了,我把火调小,又加了些冷水。元宵里的馅全露了出来,成了一锅黑水。没办法,干脆将就着煮吧,待水一开,我便大功告成了。

“妈妈,开饭了”。妈妈看见我的“杰作”,笑得前俯后仰,而我却觉得它们有独特的味道。

通过这次煮元宵,我认识到我的动手能力太差,“一回生,二回熟”,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就一定能煮出好吃的元宵。

吃元宵的日记 (篇6)

今天的元宵节晚会上,我和家人一起去青颖公园看一年一度的灯展。

还未进公园大门,目光就被门前号称“天下第一灯”的巨型灯——“龙凤门”吸引住了。那是一个亭子形的大灯,八根柱子上分别盘绕着四条青龙、四条金龙,灯的最上端是“二龙戏珠”的图案。灯的右上方,有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大公鸡,它有着火红的鸡冠,圆而有神的眼睛。它正“扑闪”着“翅膀”“打鸣”呢!大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感觉”

进大门向右看,是“十八罗汉”。庄重典雅的如来佛祖端坐罗汉中间,真是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向左看,是“龙灯送福”一个昂首摆尾的巨龙!龙背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福”字的两边都是红鲤鱼、大寿桃和金元宝,象征着福、禄、寿、喜“四喜临门”。再向前走,还有“大鹏展翅”、“桃园结义”、“常回家看看”、“螳螂扑蝉”、“森林酒吧”……火树银花,鞭炮声响,观灯的人笑着,指着,如痴如醉,仿佛走进了仙境一般。要问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花灯,还是“糊涂官”和“花果山”。

瞧!那边还有唱戏的。远远看去,只见舞台上跪着两个人,一个正哭天喊地叫屈,另一个则镇定自如地跪在那里,好像这场官司他赢定啦;旁边的衙役虽知道那个哭天喊地的人是冤枉的,但又敢怒不敢言;坐在椅子上的县太爷正悠闲地看着那个叫冤者;站着的师爷正眯着眼看着他们;想必他们收了不少好处,才如此对待这个喊冤者。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组名叫“糊涂官”的花灯。制作者的精湛技艺一定会让你油然而生敬意吧!

“花果山”这组花灯讲的自然是“美猴王”的故事。看!他正威风凛凛的站在“山”中间最高的地方,环视着他的“猴子猴孙”们;旁边还有两只负责守卫的小猴子正警惕地向原处眺望;“山”的两边,还有两棵桃树,上面结满了让人垂涎三尺的大桃子,两只小猴子正在树上摘桃。“花果山”上还有不少调皮的猴子,它们在追逐、嬉戏、打闹,玩得可欢啦!看样子今天八成是个好日子,要不怎么“花果山”上下一片欢腾呢?

玩了好长时间,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在路上,我回味着刚才的美景,不禁赞叹制作者的高度智慧,他们用平凡的双手,为阜城人民在节日里带来了美的享受。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吃元宵的日记 (篇7)

今天是元宵节,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是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的日子,妈妈今天晚上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了我来执行。对于第一次煮汤圆的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好像有一只小兔子"怦怦"地在我心里直跳。以前看过妈妈煮汤圆的过程,先把水烧开,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去。我流着口水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好像过了半个世纪,热热乎乎的汤圆终于大功告成了,看着它们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我兴高采烈地喊道:"热乎的汤圆要出锅了。"我先尝了一下,味道还不错嘛,然后大家高兴地吃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的打分非常高,夸我懂事了,长大了。我特别高兴,第一次煮汤圆就这么成功,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美滋滋的。今天不仅是一个节日,我感受到了煮汤圆的快乐,感受到了长大了的味道,我好期盼明年的元宵节……最后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地坐在沙发上看起了元宵晚会。

吃元宵的日记 (篇8)

又是一年元宵节。

晚上,妈妈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开始煮元宵了,“妈妈为什么要煮元宵啊?”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回答说:“因为元宵代表全家团圆!”妈妈拿出一袋元宵,它们长的都像珍珠一样白白的、圆圆的,乒乓球一样,个个那么大!我好奇的拿一个看,“妈妈它为什么掉渣呀?”我问,“哦,因为它是用糯米粉晃成的,煮完就不掉渣了”妈妈说。

“离远点小心烫着你,”妈妈喊到,接着把一袋元宵慢慢地倒进烧沸的开水里,咕咚咕咚——它们刚开始一个个像潜水员一样都潜入水底,好像要看这水到底有多深。原来翻滚的沸水也立即安静了下来。怕它们都粘到锅底,妈妈用漏勺顺着锅边慢慢推动把它们都“叫”了上来,它们便有的“仰泳”,有的“自由泳”,还有的在“混合泳”真热闹,在概三五分钟之后它们又跳起水上芭蕾姿势优美极了!“大概熟了”妈妈把火关掉,像是听到了谁的口令,它们都变成仰泳的姿势漂浮在水面,大概是累了!

我正看得起劲儿,“女儿拿碗,元宵出锅了”!妈妈说,“啊,终于熟了!”我急忙拿一个碗让妈妈给我盛上几个元宵。装在碗里的元宵就像一群亲兄弟紧紧地抱在一起,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元宵它们手拉着手谁也不舍得分开。“咦”真的不掉渣了。汤却变成混浊粘稠了,我咬一口,啊!好烫,“慢点,一点儿一点咬才行,要不然会烫出泡的!”几分钟后我问:“妈妈这回可以吃了吧,”没等妈妈回答,我赶紧咬一口,“妈不烫了”我说,嗯,软软的,粘粘的,“妈妈元宵皮怎么这么厚啊?”我问,妈妈说:“元宵皮厚,汤圆的皮薄,因为汤圆是包的,元宵是干糯米面摇成的,所以熟了以后显得很厚。

“吃到馅了!原来它在和我捉迷藏呢!

哈哈,因为元宵,我从此爱上了元宵节!

吃元宵的日记 (篇9)

今天早上起床,妈妈说要下元宵吃。我听了,心花怒放,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可是最爱吃元宵的啊!

妈妈先往锅里倒上一大半的水烧开,再接二连三地将元宵宝宝们放进锅里“泡温泉”。没过多久,妈妈掀开锅盖,一股热气便迎面扑来,一个个元宵宝宝在沸腾的水里跳起了“芭蕾舞”妈妈给我盛了一碗放到桌子上,我抄起一个勺子,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子旁。

碗里那洁白无瑕的元宵宝宝们有大有小,个个都从水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舀了一个小的,靠在嘴边,吹了吹,送进嘴里,再一咬。啊!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里面那饱满的浓汁都流了出来。可真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我“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一碗元宵,摸着饱饱的肚子,满意极了!

吃元宵的日记 (篇10)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再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过元宵节,少不了的就是吃元宵。早上,我从冰箱里拿出元宵,那元宵硬梆梆的,放在手里凉凉的;我把元宵都倒进锅里,它们就像石头一样沉入了水;可等它熟了以后,元宵就像圆滚滚的气球,一个接一个的浮出了水面。元宵吃起来粘粘的,甜甜的,软软的,美味极了!

但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夜晚的烟花。

夜幕降临了,圆盘似的月亮升空了,它好像是来看礼花的。这时,一个烟花像信号弹一样飞上了天,在空中炸开了,就像仙女散花一样。随着“咚咚”的响声,一个接一个的烟花飞上了天空。红色的,橙色的,绿色的……五颜六色,把天空装扮的不是一般的美丽。既像是争奇斗艳的花朵,匆匆地开了,又悄悄地败了;还像是一个被打乱的调色盘……天底下,大地被烟花照的通明,即有点像傍晚,又有点像清晨……望着那美妙绝伦的夜空,不时在我脑海里映出美景和想象……

元宵节,一个令我赞叹的节日,又是一个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