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在“我”爷爷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因为现在连开窗透气都不行,怕有马蜂飞进屋。爷爷却认为不能捅掉它,因为马蜂会蛰死人的。“我”在一旁听着,突然冒出一个帮助奶奶捅马蜂窝的办法。于是我做好防护,准备两根竹竿作为武器,和妹妹攻守同盟。可是还是被马蜂蛰了。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读了《捅马蜂窝》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莽撞、冒失,不能做出捅马蜂窝的事,不然就是自讨苦吃。
记得有一次春节前夕,爸爸妈妈都急着去采购年货!我就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爆炸声,原来是有人在放鞭炮了。听着这清脆悦耳的的爆竹声,我的心也痒痒的。正巧,爸爸回来了,他拿出一串鞭炮,放在椅子上,还警告我不要动,可我还是不听爸爸的劝告,私自拆了鞭炮,拿了爷爷的打火机,还叫上村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放鞭炮。我们找到一块空地,拿出一支鞭炮,用打火机点燃导火线,然后扔向空中,鞭炮在我们上空爆炸,多么有趣啊!我们几个还比起来了,看谁扔得高,炸得最响。可是好景不长一支没有爆炸的鞭炮落了下来。我连忙去捡,没料到它突然爆炸,顿时我的手上满是鲜血。同伴慌了神,马上跑回村里,告诉爸爸妈妈,我才被送进了医院。
打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一定要小心,不能自己给自己招惹麻烦。
第二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语文课外同步阅读》里有许许多多好看的文章,其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捅马蜂窝》了。
《捅马蜂窝》主要写了作者的爷爷家的窗檐下,有一个马蜂窝,因为担心被马蜂蛰,爷爷从来都不敢把窗户打开,作者出于好奇心,把马蜂窝捅了下来而被马蜂蛰了眉心的故事。
当文章中写到作者拿竹竿捅马蜂窝时,我都为作者捏了一把汗,果不其然,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向作者扑去,好像一架燃料耗劲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在作者的眉心蛰了一个包,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作者惊呆了。没有想到,一只小小的马蜂既然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用自己的生命拼死反抗,与毁坏他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它真像一个小英雄。
作者捅了马蜂窝后,也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他担心那些无家可归的马蜂,他想那些马蜂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马蜂窝粘回去,似乎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作者的心上,他开始盼望马蜂们可以回来在爷爷的窗檐下再建一个马蜂窝了。
三年后,风和日丽之时,作者忽然看见在爷爷家的窗檐下,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蜂窝已经筑成了。此时此刻,作者感到非常舒心,同时他也暗暗告诉自己,不要再干伤害旁人的事。
马蜂的精神也令我十分震惊,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好后果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请。
第三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生命平等,善待小动物
最近读了冯骥才写的《捅马蜂窝》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有感而发。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与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的二三事。马蜂窝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爷爷却坚持反对捅马蜂窝,然而作者的好奇心战胜了胆怯,捅掉了马蜂窝,却导致挨蜇,许久未愈。爷爷也与作者讲了道理,使作者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为自己对马蜂的伤害而深深忏悔。
起先读到爷爷坚持不捅马蜂窝时,我还尚有疑惑,但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我渐渐明白了爷爷的深意:这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也启示了我们:应以平等的姿态去和身边的小动物和谐共处,尊重且关爱大自然中的每个生灵。
想到这里,我不禁也和作者一样愧疚了。童年,我们有过淘气——用弹弓打枝头的麻雀,把偶然的怒火发泄于猫猫狗狗身上,夏夜时用玻璃瓶捉萤火虫……我们的惬意快乐伤害了多少小动物!我为自己是莽撞深深自责了,似乎这亦是一种罪孽。
我们不能因其弱小而欺负小动物,因为它们亦有不输于人的勇气与力量。文中的马蜂着实让我惊讶,它们竟会拥有这样的激情与勇气,为了守卫自己的家园,奋不顾身,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以身报国,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而中国,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站了起来。我不禁要赞扬这些看似“弱小”的马蜂了。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同时也是其他动物的家园,我们对于这些特殊的伙伴,应怀以尊重与关怀的态度。其实,社会中也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收养流浪猫狗,甚至成立了相关的基金会。我们也应向他们学习!
生命平等,请善待我们人类唯一的邻居——小动物。
第四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让我感触很深。刚开始我的心情像一面平静的湖水,但读到那里时我的心情就像一面波涛汹涌的大海。
当我读到作者想捅马蜂窝的时候,我也有一种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好像我想象到了作者用渴望的目光看着马蜂窝。但我读到爷爷说:“你不惹马蜂,它就不惹你。一旦你惹它,它就会因你而死。面对这死去的马蜂。作者有了一种罪孽感。他认为杀死了马蜂就是一种罪恶。凑这里也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地球是动物的家园,人儿我们人类对于他们缺乏关爱。其实,每颗动物之心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要去懂得和动物相处,还要关爱它们。
这篇文章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段是这一个自然段: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他,轻轻颤动,好死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是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我心头。
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体会到作者特别愧疚,如果作者知道马蜂蛰人后会死的话作者就可能不会去捅马蜂窝了,可是作者捅了以后爷爷才告诉他马蜂蛰人以后就会死,所以作者感到十分愧疚,甚至想把捅下来的马蜂窝用胶水粘上去。
通过作者两年的等待终于把马蜂等来了,作者和爷爷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作者还说: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要做伤害旁人的事,否则后果会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
我还知道了马蜂又叫胡蜂,广泛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大部分群体生活。不会轻易蜇人,你不惹它,它也不会惹你,如果你惹它,它准会蛰你,它蛰了你以后它也就会死,如果蜇人蛰的严重的话,自己会有生命危险,有时候被蛰后会直接死亡。
第六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在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捅马蜂窝》,书中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作者爷爷家的树上有一个马蜂窝,作者很好奇,就去捅它,捅掉了马蜂窝,却被马蜂蛰了个大包。捅完后明白了个道理:你不惹马峰,马蜂也不会蜇你,它要是蛰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读完了这篇课文,不仅为作者的勇敢赞叹,也为作者的莽撞行为感到惋惜。那只马蜂虽然牺牲了,但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自尊的,你不理我,我也不蛰你,但是你欺负我,破坏了我的家园,我也会和你拼命。作者虽然捅了马蜂窝,但事后深感后悔,所以他还是一个好人。
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动物也是有自尊的,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地球不止是我们人类的天堂,也是动物的乐园,我们不能伤害它们,因为它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有了它们地球才会更加灿烂美丽。我们要与它们和谐相处。
第七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今天,我满怀期待的心情拜读了冯骥才的散文——《捅马蜂窝》,收获颇多感受,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捅马蜂窝讲的是,冯骥才有一次去奶奶家里玩,那里是他儿时的乐园。突然,他发现在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这个马蜂窝爷爷奶奶想尽了办法想弄走,拍蜇着人。中午,“我”和妹妹来到了马蜂窝下,准备要捅了这个马蜂窝,妹妹害怕的都躲在了门缝后,我用力捅了一下,马蜂窝就落在了地面上,文中是这样写的:“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要跑回房,可妹妹已经害怕的把门关上了,我的眉心被马蜂蛰了,我用手用力的拍着蛰我的马蜂,眉心发出了一种钻心的疼痛。当晚我就发烧了,生病一连就是七八天。后来马蜂窝消失了,蛰我的那只马蜂也死了。爷爷告诉我,如果不是我,马蜂就不会死了,这时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几年后,马蜂窝又在这里建了起来。
第八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捅马蜂窝,它的主要内容是,好奇心让”我“去捅了马蜂窝,结果妹妹背叛了我,我被马蜂蛰了,后来听了爷爷的一番话后,希望马蜂可以回来重建家园,最终马蜂回来了,”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课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的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最感动的地方是这里”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
如果我是作者的话,我一定不会捅马蜂窝,因为那也是一个生命啊。如果我要捅的话我一定会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还会找一个我信得过的人、胆子大的人来把门。
课文中有很多好的写作手法,如比喻,这里作者还很细腻的描写了心理活动,因为这样作文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读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不要伤害生命。
第九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今天,我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书叫《小学生阅i读进阶测试》。
里面的一个故事是,《捅马蜂窝》他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有百十只之多,以至爷爷不敢打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闯进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么有趣!就找来了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本来是很害怕的,但是我的好奇心战胜了胆怯。我赶紧用竿头使劲的摇了两下,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立刻跑回家门口时,妹妹很害怕所以一早把门关了,我在门口被蛰了一下,然后不知被谁拖了进屋,所以我当夜i发了高烧,等我复愈后,听了爷爷的话,我不敢惹马蜂了。
我感受到,如果你不惹马蜂,马蜂也不会蛰你。
第十篇:《捅马蜂窝》读后感
今天,我正好看到这篇《华罗庚勇捅马蜂窝》,便觉得好奇:大名鼎鼎的华罗庚怎么会去捅马蜂窝呢?但当我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就不禁对华罗庚肃然起敬。
这个故事讲的是:少年华罗庚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马蜂窝,出于好奇,他忍着马蜂的叮咬,勇敢地将马蜂窝捅了下来。他仔细地观察着这个马蜂窝,发现马蜂窝里圆孔一个挨一个交叉排列着,掰开一看,底部是椭圆形,而顶部似雨伞,雨水滴不进去。马蜂窝的构造引起了华罗庚的兴趣,他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后来华罗庚在研究中发现,蜂窝的造型很合理,同样的体积,蜂窝用的材料最省,几乎接近数学上算出的理论值。马蜂窝给华罗庚在空间数学研究上以很大的启发,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蜂窝结构的论文。
瞧,华罗庚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的真仔细!真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所以我们以后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懂,就要像华罗庚那样亲手去实践,这样才能获得这里,而不要不懂装懂。
另外,华罗庚不断探究的精神也令人佩服!他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只求探索,才能求得真知。是的,要不我诶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发现呢?我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够像华罗庚那样勇于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为建设我们祖国付出一点努力!
让我们向这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