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宵节的作文
刚刚送走了喜气洋洋的春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如期而至。
妈妈说,“晚上要煮汤圆。”我听着兴奋不已,想起那滑滑的甜甜的味道,就流起了口水,那可真是美味呢!
夜幕降临,妈妈已摆好一桌丰盛的晚餐,就是没有汤圆,我着急了,便问妈妈:“妈妈,你不是说好要煮汤圆吗?妈妈说:“这就下锅”,说着把汤圆下到沸腾的锅里,便招呼爸爸哥哥吃饭。大家边看电视边吃着饭……锅里不紧不慢地释放出水蒸气,伴随着热气飘来了元宵的香味。我不急不可耐地问:“妈,汤圆煮好了没有?”“应该差不多了?”妈妈嘀咕着说。“妈,先给我来一个,我尝尝。”我催促道。“来喽来喽——!”妈妈高声答应着,将汤圆给我放碗里一个。
汤圆——圆圆的,白白的。真不舍的吃,突然一个奇发的念想从我脑中一闪而过。我把柜子里放的小红豆找了几颗,洗干净后,往汤圆上按了三个,呵呵,一个可爱的娃娃诞生了。一会儿功夫,妈妈便把一碗碗汤圆端到餐桌上。我仔细的瞧着碗里的汤圆,略透明的汤汁面上漂浮着几个汤圆。我连忙在碗中各做了一个小娃娃。又找了几颗黑豆洗干净,又在汤圆上按了五颗黑豆,小熊猫便又问世了。看着碗里的小娃娃和小熊猫,可真是艺术呀!宛如一幅淡清淡雅的水墨画。我乐不可支地把一碗一碗汤圆端在爸爸妈妈面前。爸爸看了说:“有创意!”哥哥说:“突发奇想”,妈妈说:“害人呢?要伴嘴了。”妈妈嘴上虽是这么说,可却乐哈哈地笑着。我呢!端了一碗汤圆,放在自己面前美滋滋地享用起来。
看着这些白白的可爱的小精灵,我真不忍心张口。我用汤匙舀起小娃娃汤圆,凑到汤圆前,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咬出了一个黑芝麻馅,我吮净了汤匙中的黑芝麻,再吃完了余下的。又甜又浓的黑芝麻,软软的糯米面至始至终缠绵在我的舌头,牙齿、喉咙口,让我意犹未尽。舀起第二个元宵,汤圆是红豆馅儿的;我咬了它一大口,紫红色的红豆馅儿缓缓地流淌出来,好看极了,味道更是令人赞不绝口。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桌上的菜却是一筷子都没动。妈妈直喊:“少吃这个,吃了肚子沉,吃点菜。”她说她的,我吃我的。不仅消灭了自己的一份,还把锅里余下的元宵也一扫而光,还不忘舔一舔嘴边的残留。
饭后,我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窗外泡声连天,热闹气氛让我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了。
第二篇:元宵节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们准备好了灯笼,来到学校里。
此时,才六点五十,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天地间渐渐变得光亮时,我们在等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
楼里,老师们正在布置,学生们耐心等待,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终于时辰到了,全体学生“破门而出”去寻找灯谜,不一会儿走道里已被同学们堵得水泄不通。我也在人群中奋力的挤来挤去,但是我个人势单力薄,还没怎么深入就被挤出来了,猜到的灯谜也就一点点。很可惜,我并不怎么走运,最后一个奖励也没有换到。
校活动的结束,就是班活动的开始。几个家长来到学校里,手中带来了饺子皮和一大堆的馅,我们也是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开始包饺子咯。只见一阿姨拿出一张馄饨皮,平放在左手手心上,右手拿起筷子夹起一团汤圆大小的肉馅,慢慢的放在皮子中央,深怕它长了小腿跑掉,然后对折皮子,把皮子的两头弯到中间,使得皮子的两边重叠后用力一挤,牢牢的粘在一起。就这样大功告成,这就是一个馄饨史诗般的成长史。我看得心动,也开始试试的的巧手。我也学着照葫芦画瓢,左手拿皮子,右手拿筷子,迅速插起一团馅,正当移去左手时,馅居然跟我开玩笑,狡猾的从筷子上跳了下来,我很是生气,好想骂骂这团小家伙。但平息一下心中的怒火再次操作,这次它还算老实,可能是怕我发火,乖乖的跑道了皮子的黄金分割点。接着我对折时,发现皮子的左右两侧的皮子有多有少,我硬拽在一起准备捏紧时,居然上边的口子爆开,像火山口吐熔岩一样。我只好把放多的馅挑出三分之一,然后继续接下的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完工了第一个,虽看起来怪怪的,但我还是蛮自足的。于是称热打铁,我又练习了好多次,次次有进步。
吃,可以说是我们最期待的了,经过十几分钟漫长的苦苦等待,我们大家的肚子都有点吃不消,小声的“咕咕”此起彼伏,当老师抬着两大盆出现在大家的视线时,我们都冲了过去,拿着一次性纸盒争先恐后伸出手。那场面就像音乐的高潮部分振奋而激动。稍许,我们都端到了我们的劳动成果,虽然饺子在家吃过的次数不计其数,但当我夹起那油光映入很多灯光,璀璨的氤氲着蒙蒙香气的饺子,送入那饱尝美味的嘴巴时,仍然是大大的满足。
元宵是过年的最后一天,但也是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又学到了很多生活技能,好不开心。
第三篇:元宵节的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的时候,人们都出来看礼花,锣鼓队也出来了好几只,准备大闹元宵呢!
大街上礼炮轰鸣,人山人海,挤的水泄不通。路旁边灯光闪闪的,那是小贩拿着闪光的头饰在叫卖。我们早早的开着车来到了四路的小公园里观看礼花。小公园里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又威风凌凌的龙大哥、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还有凶狠勇猛的狮子平时小孩子玩的娱乐设施也都围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人来人往的人们手中都拿着各式各样的小花灯,或是兴奋地摇摆着头上可爱闪光的小耳朵。整个博山成了灯的世界!
在整七点钟的时候,天空竟然照得如白昼一般,哦,原来是博山公园放起了绚丽多彩的礼花。过路的人们都停下了脚步,昂着头观赏着美丽的礼花,就连在路旁边维持秩序的交警也忍不住的拍照留念了!
礼花绽放出可爱的图案,有红彤彤的小兔子,在空中停留了一刹那,接着就慢慢的消失了。有的是像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大绣球,一个刚刚绽放出来,另一个紧接着又开起了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个接一个,一个放完了,在另一个的响声中慢慢的消失了。整个上空繁星点点。还有像椰子树一样的礼花,中间有红色的花蕊,他在空中绽放之后,立刻又像流星滑向地上,落入河中不见了。还有的礼花绽放出来像一个个小粽子或者是漂亮的花灯,停留在空中,慢慢的慢慢的伴着其他急性子的礼花,慢慢落下。还有的礼花像一棵棵晶莹剔透的钻石,长久的停留在天空中,给正在急速绽放的花球加一个美丽的装饰。当这些钻石降落的时候,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到处纷纷扬扬!还有的礼花像一朵朵的菊花,米黄色的精细花瓣,衬托着大红色的花蕊,飞快的在空中展开,又像小鱼一般飞快的谢落了下来。这种美是人间语言难以描述出来的!最后礼花进入最高潮,几乎流星般的礼花同时飞上天空,像没有梳理好的一头乱头发,稍作停留后,慢慢的降落了!在放礼花的同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虽然礼花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好像就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摸到一样!
欣赏完礼花的神奇之后,我们有去听闹元宵的锣鼓声。两只锣鼓队的每一位队员们都全神贯注的注重到这个表演上,神情很自然很放松也很陶醉。第一支锣鼓队,他们打出的鼓点非常的有力,听起来非常的壮观,他们是以大鼓为重点,其余的那些锣只是起个辅助作用,让整个鼓声听起来不干枯无味。而第二只锣鼓队恰恰相反,他们把铜锣当成主要的,而鼓只是起到壮观的作用。这样听起来声音很大,震耳欲聋的感觉,我今天终于真切的感受到了!
闹元宵就这样结束了!我感受到了今年比往年的礼花和锣鼓要比往年的科学一点,也更让我体会到了人群与彩灯辉映,礼花伴鼓声起飞,人民公园沸腾起来了!
第四篇:元宵节的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全家一起来到越秀公园,参观这儿展出的自贡花灯。
也许因为今天是元宵节,也许因为今天是展期的最后一天,来观看的人特别多。不仅场内十分拥挤,就连公园门口也有成千的人在等候买票。幸亏我们来得早,不然恐怕就看不上这场灯会了。
一走进公园,就看见路的两旁挤满了人。怎么回事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了过去。只见那里有一组名叫“孔雀开屏”的灯组。你看,那一只只“大孔雀”全身五彩缤纷,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它们昂着头,向人们展示着五彩流金的尾巴,好像在说:“你敢跟我比美吗?”我仔细一看,咦,这些“孔雀”怎么是用小玻璃瓶子做的?看了介绍我才明白,原来这是自贡的医务人员用几千个废药水瓶做的,我不禁暗暗称赞自贡人民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精神。我继续看下去,只见在这组灯旁还有一组“双鹿戏春”灯,也是用药水瓶做的。在翠绿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梅花鹿,小梅花鹿偎依在大梅花鹿身边,好像是一对母女正在说悄悄话!
我看得正入神,姐姐走过来,对我说:“晓蓓,你快过来看。”我跟着姐姐来到左面的草地。只见这儿展出了一组名叫“双龙夺宝”的灯组。这两条龙说起来就更有趣了。它不是金龙,不是银龙,也不是火龙,而是用正宗景德镇瓷具做的“瓷龙”。更有趣的是这些瓷具不是用铁丝穿扎成的,而是用线捆扎起来的,实在令人不得不惊叹自贡人民的心灵手巧。
在大门正前方,有一组名叫“九龙壁”的灯组。金龙、银龙、青龙、乌龙……九条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听说这组灯在北京展出时,北京人民都奇怪地说:怎么九龙壁被搬到这儿来了?”
离开了大门口展区,我随着人流来到了湖边展区。站在岸边向湖里望去。呀!好漂亮的一座灯呀!只见在湖中央有一座台基,台基里装有彩灯,把湖水映得五彩缤纷;台基上有一朵荷花含苞欲放。这准是“荷花仙子”灯组了。果然,过了没多久,灯组四周喷起几米高的水花。在水帘中,荷花慢慢张开花瓣,荷花仙子徐徐升起,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我仔细一看,荷花仙子可真漂亮呀!乌黑的头发上插着金钗,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双大眼睛正在凝视远方,身上白色的衣裙随风微微飘动……
接着,我们又继续参观了许多灯组。有形象逼真的“龙腾虎跃”,逗人发笑的“女儿国”,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等等,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到了9点多钟,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越秀公园。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仍然浮现出那五彩缤纷的自贡花灯。
第五篇:元宵节的作文
刚沉寂了几天的爆竹声又一次响彻云霄,拉回年的记忆。在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灯笼红了,花灯亮了,喜乐响了,汤圆甜甜地出锅了---这便是元宵节到了。
火树银花闹元宵
在夜幕刚刚落下之际,礼花焰火便点燃了深蓝的天空,唤来了那轮明澈皎洁的圆月。伴随着阵阵惊雷的轰响,流星在空中绽放出五光十色的花儿,最终化作明亮的繁星洒落人间。地面上,胆大的小伙子利索地点燃烟花,围观的人们迅速捂住耳朵躲闪一旁,焰火便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直冲天际;孩童最快乐,他们的小手上或提一只会唱歌的花灯,或握一束火花四射的荧光棒,跳着,闹着。斑斓的光芒映衬着每个人脸上神采奕奕的笑容,尚未回暖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欢喜闹元宵的兴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词写得好,元宵之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一片热闹欢腾之中。
五彩花灯耀元宵
虽然我已不如孩子般调皮可爱,但在元宵花市灯如昼的景致中,不提一个花灯怎么行?走上街市,店铺门前一排排、一串串,古朴的纸质花灯与现代的电动花灯各具一番风味。随手提起一只兔儿灯,烛光从透明的薄纸中幽幽地硬照出来,兔儿的外形顿时鲜活了,我看见的分明是一只在草坪上跳跃的小白兔。流连于彩灯的花丛中,我竟感觉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了。这般流光溢彩、五彩斑斓难道不是天上的街市才有的奇景吗?
诗情画意醉元宵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好的诗意与热闹的街景在我的心头交织。圆月已爬上枝头,遥望明月,想到百千年前的元宵一定也如今天一般,不,比今天更盛大喜庆。家家灯火,处处笙歌,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多愁善感的诗人在元宵佳节触动情思,诗兴大发,脍炙人口的诗句得以流传千古;或美好或凄凉的故事在浪漫的元宵夜发生,为它又增添了传奇色彩。相传,东方朔为帮助一个名叫元宵的宫女与家人团圆,才设法在正月十五这天让家家吃汤圆,满城放烟花,元宵节便这样成为了一个家人团聚、喜庆欢乐的日子。但与最喜庆的春节不同,元宵的意境是朦胧的,灯火阑珊,彩灯如昼,柳梢月明,总会令人浮想联翩,生出恍如隔世之感。是的,在这个节日里,人的心醉了。
汤圆甜蜜品元宵
赏花灯、看街景、猜灯谜,只差品元宵。只见洁白的汤圆在温热的水中上下浮动,节日的喜悦和豆沙、芝麻馅儿一起包了进去,因此尝一只,甜似童年的糖果,甜似孩子的笑脸。碗中汤圆与空中明月遥相呼应,我终于明白,此时自己品的不仅是元宵,还有圆月的风味。慢慢吃,别着急。外婆用轻快细碎的吴语说道。有幸生在南方,才有这番品元宵的情趣。
几只汤圆下肚,喉咙中还留有一丝香甜,忽然想到,元宵一过,年就真的过完了。元宵是新年的起点,是春日的开端,游子重新踏上征程,一切又回到忙碌而井井有条的景象。怀着对美好佳节的不舍与留恋,我还要继续前行,期待来年再闹元宵!
第六篇:元宵节的作文
上元佳节,每逢华灯初上,外公便扯上帘子,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外公腿脚不好,又有许多病症,风湿关节痛什么的,平日里总是长卧不起。家里人都劝他:“爸,您身体吃不消的,快点停下吧,我们来!”
外公这时便会怒斥:“呵,我好着呢!你们每年好不容易回家个几次,我总不能躺在床上啊,这可是一年一次的大日子!”妈妈、舅舅便不语了,垂满悲伤地退到客厅去。
我溜进厨房,看着外公的双手不断在面团上揉捏,时不时加些清水,动作伶俐得很,我不禁开始猜忌:这真的是外公的手么,那双吃饭夹菜会颤抖不停的手?
“外公,做汤圆好不好玩呀?”我扯下一小块面团,放进嘴里尝了尝——没味道!
“当然好玩了。”外公笑了笑,仍旧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要不要来帮忙?”
我跳起来,急忙用脏爪子去碰纯白的面粉,却被外公的大手拦下:“先洗手!”我噘了噘嘴巴,乖乖洗完手,按照外公的指示去做。
外公不肯叫我做里边的馅,他说这很难,要么太大要么太小,我掌控不了。他让我像他刚才那样,慢慢搓出个面团儿,用大拇指按住中间,挤出个能放馅的洞。我做了一个又一个,再由外公把汤圆加了馅送进锅,一盘一盘装出来。
淋上汤汁儿,汤圆就能够上桌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上,一边谈笑一边进食。妈妈夸赞道:“爸,真好吃!”
外公啥也没说,只是持续地用他颤抖的手给大家夹菜。那年元宵,没有市集花灯,自然是不够华丽。那年元宵,仅有农家的大桌,温暖、充实。
或许,城市中失去的,在故乡,全都能够找到。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见不到的人才会思念。哪里是谁的归宿,城市,或是乡间,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归宿。可是别忘了,在外漂泊时,总有一个人在你们共同生活过的地方等你归来。
而我坚信,等你的那个人在哪里,那里即是你的归宿。
去年外公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去做汤圆。今年元宵时到家,剩下外婆一个人心力交瘁地准备伙食,没有汤圆。舅舅去超市买了一包,冰冻的那种,倒下锅捞上来就能够吃了。
开饭的时候,每个人都说好吃,我却吃不出一丝味道。我这才明白,世界上最难忍受的孤独,并不是感到有什么痛苦艰涩,而是死水微澜,吃不下睡不着,想念的人大家都在热闹时忘了他。
那么外公,此刻你会孤独吗
第七篇:元宵节的作文
昨天是元宵节,仔细回想起来,大学毕业之前所有的元宵节都是在家里过的,家里的元宵节过得十分隆重,又是买东西又是做东西,煎煎炸炸炖炖煮煮,家里的东西让妈妈准备的和过春节一样多,而且妈妈会做上一些当时看上去很丰盛的午饭和晚饭;去年元宵节在姐姐家混了一整天,当时没心没肺的,觉得很开心,而今年的元宵节其实我还可以去姐姐家,但是我不想再跑来跑去太麻烦,只好自己一个人过元宵了,下午自己一个人骑电动车出去逛了很久,晚饭本来是准备找一家小饭馆吃一顿,可是想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自己做了一些东西凑合。
昨天晚上下班后已经很晚了,按照我以前的情况,躺在床上就能睡着了,但昨晚实在是没有一点睡意,想了很多事情,其实开始想得是昨天为什么不开心,想了不长时间就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没有家人在身边,可是要想爸爸妈妈永远都在自己身边应该是不可能的,其实归结到最后是没有应该有的人陪我。
接着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人孤独的过元宵,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才想清楚原因:原来在我以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都有一个人在感情方面禁锢着我,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从初中开始我从老师和家人那里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早恋,可能自己一直都是老师和家人忠实教徒,这种思想渐渐的便成了我自己的信念,初中、高中时我以学业为重,丝毫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而大学时自己又想工作没定下来一切都不算安定,这件事情等我安顿下来再想吧。就这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年少时期都被我那种信念所耽搁了,昨晚仔细想了很长时间,发现自己除了在高中时暗中对一个男同学有好感外,如果不算那次稀里糊涂的和一个人聊了一个月的电话,而发现见面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自然而然断了联系之外,自己在感情方面真的是一片空白。
又接下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想这件事情时我才发现自己对爱情一直是那么的向往,原来我心中早就有一份自己想要的感情,我所需要的是一分纯真没有丝毫杂质的情感,两个人不管通过什么方法相识之后慢慢熟悉对方,同时看是否是真的适合对方,如果两个人都发现对方真的很适合自己,那么两个人就再一步接触,慢慢的,两个人在散步时悄然牵手。今天想来我真的很老土,这些都不知是多少年前电视剧中的情节了(而且突然发现之所以和那个人不再联系应该是因为他太急躁了)。
最后又想我为什么我会在昨晚想这么多事情,最后才发现原因是自己真的该放开自己接纳另一个人了,唉,但不知道那个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我耐心的等待着。
第八篇:元宵节的作文
元宵。
一个节日,流传了千年。
我轻抚着手中的花灯,掌心一股暖流渗入心底……
时空错换,我睁开眼,满街的花灯,流光溢彩,将夜色点染得斑斓。喜悦,沸腾了一条街。油炸的甜点香气浓郁,弥漫在城中。踩高跷的人耍着杂耍,惊叹不绝于耳。舞狮摇头摆尾,太平鼓声混合着叫好声,气氛涌上高潮。
不知是谁,递给我一盏花灯。来不及思考,人流挟卷着我,四处涌动。不知不觉,喧嚣已在身后。我出了城门,提着灯,一人走着。
烛火如蓓蕾般在风中跃动,绽放温暖与光芒。洋红的纸被映得通透。灯上细绘着一条红色鲤鱼,头上扬着,鱼尾高高甩起,溅出阵阵涟漪,几朵蓝白的水花绽放在接天的莲叶上,呼之欲出。眼前,那红鲤似乎挣脱了这画,一跃而上,越过龙门,直上九天,化成了星,光彩夺目。
锦鲤火焰般的光芒,为我打开一条明亮的路,浓墨般的夜色纷纷融化,藏匿在田野深处。灯火渐渐近了,村庄的温暖渐近了。“噼——啪——噼——啪——”爆竹争先恐后地燃放,为丰收的神明指引方向。
元宵香甜的气味牵引着我。
家家户户,房檐门外,都挂上了彩灯。屋内温暖明亮,人们围桌而坐,敬酒划拳,猜灯谜,喧闹不息。一队孩子提着小巧的彩灯,跳着,跑着,从我身边呼啦啦飞过。
“哟——”
一声吆喝。村庄静了一下。人们陆续走出来。
“哟——”
田野中,忽的,闪出一点光芒。又一星,又一星。是火把!更多的火把亮了起来。一瞬间,一条火龙腾空出世,在田间吞吐着炙热的光芒。
“嘿——”人们奔跑起来,呐喊着,火龙翻滚、腾跃,田地亮堂堂的,开春的喜悦,亮堂堂的。“呼——呼——”火舌在空中热舞,空气沸腾了,村庄沸腾了,人们聚在田边,喊着,叫着,舞火把的人奔跑得更热烈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去,队伍逐渐壮大。“嗨——”火的海洋向远处涌去,驱走了虫害,照亮了一年的农作,一年的丰收。
闹元宵,月正圆。
我抬起头来,新年的第一个圆月,静静地微笑着。
“砰!”耳畔一声爆竹的巨响,硬生生地将我拉出幻境。我望着手心的花灯,有些失落。深红的纸面粗糙地印着几个福字,一根细细的电线连着一只劣质的灯泡。
我将它扔到一边,自己静躺着。
那些古朴而琐碎的高尚,还有谁会念起?那些元宵的民谣,还有谁会唱起?元宵,一个曾经绚丽的日子,光芒渐渐黯淡。
难以入眠,我只有等待,那遥远的东方,黎明睁开她的眼眸。
第九篇:元宵节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一襄阳过元宵节时,那里分外热闹。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据说:正月十五早在西汉都己经受到了重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加以庆贺新春的延续。在元宵这一天我们要吃元宵,闹元宵,吃元宵,顾名思意就是要吃好吃的,吃汤圆,闹元宵。这个可就有趣多了,什么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放孔明灯……
古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但在我的老家一襄阳,还没到正月十五,大家都己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什么买孔明灯,买菜,肉,包汤圆,买汤圆……甚至还会有些人三五个组在一起,准备一些节目。
说到包汤圆,吃汤圆,我可得给你们好好说说这汤圆了:汤圆是由糯米制成,里面包着各种各样的谄,有豆沙,黑芝麻,红豆,黑豆……可以蒸,煮,煎,炸,味味都好吃。其实吃汤圆是像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
在元宵节这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然后飞奔着带我去超市,一到超市,平日那又大又宽敞的超市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紧挨着一个人,似乎每人己经无法挪动着脚步,我们左看看,右看看,走到了卖汤圆的专柜前,看着柜子里,放着一排又一排,一行又一行的做好的汤圆,有晶莹剔透的白色,乌黑发亮的黑色,还有五彩滨纷的彩色汤圆。我们又去别处转悠了一会,当我们打算去买汤圆时,走到专柜前,往柜子里一看,一片空白,连一包汤圆也没有了,没办法我们只能去。买面粉自己包了,这下可把我给乐坏了。
回到家,我洗干净我的小手,妈妈把面给和好了,我揪了一小团,捏了捏,捏成了一个小圆片,放入了馅,再揉来揉去,揉成了一个小球体。我放在盘子里,再来,我捏,我捏,我再捏,就这样我和爸爸妈妈合伙,陆陆续续包得也有五六十个了,准备开煮。
爸爸妈妈在煮汤园,我在院子里与小伙伴们嬉戏,当我路过每一户人家时,都闻到了那汤圆浓郁的香味,透过每家的窗户,我看见家家都是张灯结彩的,有的在包汤园,有的是买的,现在大家己经开煮了。
我回到家,汤圆己经煮好了,我从锅里盛了一大碗,数数足足有10个,我拿起勺子,开动了,“好烫,好烫”看来我又是嘴馋了。
吃完饭了,我们拿出早以买好的孔明灯,准备去诸葛亮广场放飞。
“哇”一到诸葛亮广场我不禁发出如此大的感叹!。
抬头望着天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夜空中,有着一个连一个,连一个连一个的孔明灯,黄的,红的,绿……它们正在慢慢地上升。我看着那一盏盏形色各异的孔明灯,我的眼睛直是目不瑕接,再看下面,简直是人心人海。那么大的一个广场,现在连落脚的地也没有了。
我们也拆开了孔明灯,点上火,我们一家人手拉着手,许着愿,看着孔明灯缓缓上升,直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
我们漫步在广场上,走到前面那里是猜灯谜的,再走到前面那里有表演节目的,我们一会儿去猜猜灯谜,一会儿去看表演节目。
家乡的元宵节真是分外热闹。
第十篇:元宵节的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班第五届灯谜会在油田一小会议室又拉开帷幕。
下午,我准时在两点半到了学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来了,不是在说笑就是在拥抱。整个教室热热闹闹。
过了一会儿,李老师来了,先简单交代了一下,就让我们排成两队到三楼会议室猜谜。
当我们踏进三楼会议室的门槛,不禁都啧啧赞叹: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灯笼都乖乖地挂在天花板上。有用“大吉大利”的红包叠成灯笼的,还有用彩花叠成灯笼的。玩的是,马一鸣妈妈还用气球做了个小丑,球里面有金粉。把气球轻轻扎破,不仅会有谜语,金粉也会飘出来。令我赞叹不已。每个灯笼下面缀着一个长长的小纸条,写着各式各样的谜语。我们先照了张大合影,就开始嘻嘻哈哈的猜谜了。
首先,我看到了第一个谜:“会计。打一字。”我认真地想了一想,没想出来。这时,我记起妈妈的一句话:“如果一个猜不出来,就不要在这上面耽误时间,要再看看别的。”但是我又想了想旁边那个,还是不会。
突然,旁边有同学大喊:“阿姨!阿姨这个我知道了!阿姨!”听到这样高兴的呼喊,我发誓我也要赶快猜一个。
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一个谜语:“装饰出租车。打一品牌名称。”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美的”这个品牌。略一思索,觉得完全正确,便大喊:“阿姨!阿姨!”可是没人理会,阿姨们都在忙乎别人的。我喊了半天也急了,拽过一个阿姨就说道:“阿姨,号的答案是美的!”那个阿姨翻了翻答案册,说:“对了!”然后做了个记号,在一张卡片上写了编号,告诉我可以拿着它去领奖了。我特别激动,欣喜若狂。
后来,我看到黄佳怡正在看一个谜语,我便也凑过去看:“住房不用花钱。打一唐代诗人。”我想了一想,决定用排除法。李白?不对。杜甫?也不对。白居易?哎,这个好像沾了一点边。“阿姨!过来!我又猜中了一个!”黄佳怡听到了,笑着说了一声“哼!”我也笑着道歉:“对不起啦!”
最后,我们还有三个谜语没猜出来,原来有两个都是李老师出的,所以她开始考我们:“十一人为仆。打一字。”同学们都抓耳挠腮的想着,我也绞尽脑汁去想。突然,谷雨欣说:“是:‘走’吧?”老师笑眯眯地说:“对啦!奖励一百块班币!”于是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谷雨欣高兴地接过了班币。
猜谜会结束时,我数了数手中的奖品,一共有五个。虽然没前几次猜得多,但我努力了。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