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临近春节,爸爸准备带我回老家过年。这天,爸爸用手机APP软件购买动车票,三下两下就搞定了。一旁的我心里的问号却多了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以前没有动车,没有手机APP,爷爷是怎样回老家的?”
听到我这突然的提问,爸爸有些惊喜,他放下手机,细细地回忆着:“你爷爷那一代人要回乡过年是很不容易的。他要坐一两天的火车到家乡的县城,再换乘几个小时的公交班车到镇上,再从镇上坐拖拉机到乡下村里。火车上人多声杂,要时刻注意观察车窗外的站点,防止自己坐过了站。当然,也要提防扒手趁机干坏事。”呀,这一路上该得多累呀!我仿佛看到年轻时的爷爷风尘仆仆、一身疲惫,但仍打起万分的精神,警觉地护着自己的钱和行李的样子。
爸爸还告诉我,那时的春运高峰期,人们通常要通宵排队才能抢到票;火车卧铺少,多数人只能站着打盹或坐着打盹;火车上有卖三毛钱一盒的盖浇饭,但很多人舍不得花钱,就吃点自己带的熟鸡蛋或干粮。“‘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一路的奔波辛苦就为了与家人见一面,一起过个团圆年。”
我又问爸爸:“爷爷那代人穷苦,那您这一代,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了很多,您年轻时回老家不用像爷爷那样辛苦了吧?”
父亲笑着说道:“对呀。火车速度提高了,原来一两天的车程,现在不用一天就可以到了。车上有硬卧和软卧可以供选择,躺在铺上,枕着火车‘哐当,哐当’行进的声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到站前,列车服务员会提醒你,免得你坐过站。下了火车,再搭乘公交车或雇辆摩托车,回村的过程不用那么折腾了。”爸爸把话说回去,“不过,火车票依然紧张,春运期间要排很长的队才买得上,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
是呀,我们这一代,不出家门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动车票;动车车厢安静舒适,在车上看看手机,听听音乐,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家乡的县城;下了动车,通过“滴滴打车”叫辆小汽车,很快就可以抵达我们村。想着马上要坐动车回老家了,我的心里不禁有一点儿小激动:“爸爸,我喜欢动车上的盒饭,好吃又不贵。”
“我知道,你个小馋猫。喜欢回老家吗?”
“当然啦,坐上动车感觉像出门旅游一样!还有,回乡下过年更有年味,可以见到亲爱的爷爷奶奶,可以跟乡下的小伙伴撒欢,再带一堆的乡下特产回城里。当然,还要顺便听听爷爷念叨‘时代不同了,一代比一代幸福呀’!”
“哈哈哈!”
第二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它勾勒出了时代的变迁,反应出了祖国的变化。它是一条路,一条回家的路。
——题记
雨后,我和爸爸、奶奶在街上散步。我望着雨后积着水的道路,好奇地问道:“爸爸,你小时候从学校回家都是走什么路呢?”
爸爸一怔,显然没有料到我会突然问一个这样奇怪的问题,不过,他依然回答道:“黄土路啊!”
“黄土路?”在我的记忆中,我从学校回家的路,是一条铺着红黄相间的砖块的石路。石路的两旁栽着高大的树,阳光斜斜的照在石路上,铺成了一条金色的大道。
“对,黄土路。”爸爸点了点头,他的眼睛变得璀璨,眼底涌现着回忆,眼神深处有着一幅幅画面闪过,“那时,我们走的是黄土路,一下雨就打滑,人摔在地上又很难再爬起来。在黄土路上滑倒的人,只要试图爬起来,几乎都会立马再次滑倒,摔倒在地。等人好不容易爬起时,往往已经变成了泥人。”说道这里,爸爸的嘴角上扬,忍不住笑了。
我想了想,又问道:“那你之后外出打工,又是怎么回家的呢?”
“回家啊……”爸爸笑道,“坐火车啊!买火车票的时候,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那时的火车很慢,所以我们还要带过夜的东西到火车上。下火车时,人人都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或者招呼车站搬运工帮忙搬行李。”
“这样啊……”我想到了现在,我们都是坐高铁最多几个小时就会到达目的地,而行李也只需要一个行李箱就能解决,这和之前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奶奶听了我们的对话,笑道:“我们那个时候,火车还是‘绿皮车’,当初我第一次见到那火车时,吓了一跳,心想,哪来的一个大铁疙瘩?那时的火车噪音很大,走起来也很慢。大家在车上就拎着蛇皮袋,吃着几毛、几分钱的盒饭,睡觉时就直接拿块草席或破布,席地而睡。”
我有些吃惊,脑中无法想象那时是怎样的一辆车,怎样的一些人。他们同样在回家的路上,但每一代的人回家的路都不同。
那条回家的路, 折射出祖国发展的漫漫征程。时代在变化,祖国在发展,道路的尽头,是鼎盛的辉煌光芒!
第三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那天中午放学,我公交卡没钱了,无奈啊!只能走路回家。到家之后,我向爸爸抱怨,说:“爸啊,你帮我充充公交卡呗,我这一路走回来,比去西天取经还累呀。”
爸爸拍拍手,扬起眉毛,笑道:“啊哈!你们这代人啊,真是温室里的花朵,这么近的路都叫苦连天!”我听了,非常不服气:“老爸!我只是公交卡没钱了嘛!”
爸爸瞪起眼睛,好像非常不相信,说:“你们这一代呀,几乎什么交通工具都有,什么小轿车、公交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哦!还可以打的,的士随时都可以拦嘛,对吧?而且现在共享单车到处都是,你借谁的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开了呀,过两天还钱就是了……”
我不服气地瞥了爸爸一眼,但他没有理睬我,继续高采烈地说:“……你们现在的公交车呀,十来分钟一趟。哪像我和你姑姑那个时代呀,一天想乘两趟都难呢!以前,你爷爷带我去看大奶奶,本只打算去一天,结果在那待了三四天哦!为什么啊?公交车少啊,等到了也挤不上去,我们一行三四个人嘛,就算一两个挤得上去,剩下的怎么办?对吧!”
我想了想,爸爸说的确实有理。爸爸还是没有理我,继续说,而且还手舞足蹈:“现在科技发达喽!你爸那个时代呀,出去砍柴的一个下午,没车。只能走路,你看看你呀!走几百米路都抱怨。我爸以前砍柴,都要‘装备’带齐,扁担,竹篮,柴刀,粗绳,光这些就好重了,更别说砍完柴走回来了。要是给你走,走多走傻了……”
我打断爸爸:“停停停,别说了,我知道了,你再说下去,耳朵都要长茧了!”
确实,在以前的时代,交通不方便,想出远门都难呐!现在,科技发达了,去多远的地方,都行得通。三代回家路,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祖国这40年来的发展和成就呀!
第四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傍晚,夕阳渐渐落下了,马路上还残留着太阳的余温。黄昏的阳光,给万物抹上金光。回巢的紫燕划出些优美呢喃的弧线。马路上华灯初照,那闪耀的灯光,勾起了不同时期的三个回忆。
爷爷的时代,是刚刚建国时的路。“爷爷,当时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样子?”爷爷抖抖报纸,合上后推推眼镜,慈祥地说“那时候,因为几年前还是战乱,所以那时还在筹集资金,抚恤人民,根本没有剩余的钱修路。所以那时候都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那,那个时候路上都有些什么呢?”我继续问道。“当时人们很穷,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走路。只有少数富人有自行车。而那咱开‘奥斯汀“汽车的人只有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才能看得到。“那马路两旁呢?”“不是马路,是泥巴路”爷爷纠正道,“路两旁边都是一些破旧的木屋,泥巴屋。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啊”爷爷感慨道。
爸爸的时代,是发展中的路。那时候,改革开放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路上不再是坑坑洼洼的了。而是长长的水泥或石板路。看,在那里玩踢键子,弹珠珠,跳房子男孩子,就是我的爸爸。“爸爸,快来玩啊!”他趴在地上。放好了弹珠。“哎呀,不要趴着,弄脏了!”爷爷赶来。“不会不会,这水泥硬硬的,很干净。”爷爷乐呵呵地说“是是是,很干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富了,路上不再是泥巴了,这真是一大喜事啊!”
我的时代,是小康中的路。“爸爸,我都饿了,快回家吧!” “好,好。”爸爸微笑着答应道。“快上车吧!”“我钻进爸爸的车里,车子平稳地发动了。窗外,一栋栋高楼大厦飞弛而过,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橱窗。路上我问“爸爸,中午吃什么啊?”“今天的菜丰富了,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黑椒牛肉和玉米汤.”哇,都是我爱吃的。看着宽阔干净又美观的柏油马路,我好想早点回家啊。
路,是历史发展和经济情况的一种见证,马路的故事,诉说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情况,生活一天天美好了,也一天天开心了,这些都是因为祖国在一天天强大啊!
第五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令人日思夜想的地方,它包含着期待和幸福。不同的年代,回家的历程不一样。在以前,回家的路堪比“上刀山,下火海”,你也许不相信?
爷爷告诉我说,他年轻时到离家很远的河南去当兵,每次探亲回来的时候,都要先坐汽车到火车站,再坐火车到武汉站,然后在武汉换乘轮船到家乡九江,时间要耗费将近三天,那时爷爷回家的路呀,可真是艰难啊!
爸爸告诉我说,他大学毕业后来厦门工作,每逢过节回老家的时候,只要去火车站买一张车票,坐16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就能到达九江,虽然时间比爷爷那个年代已经缩短很多了,但也还是很辛苦。
如今,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便利。每次要回老家,也不用去火车站买票,妈妈直接用手机在网上买票,然后只要提前半个小时到达火车站上车就可以,原来的绿皮车早已不见踪影。告诉大家,我乘坐的是动车或高铁啦。呼,那速度,简直是神速,只要5个小时就可到达九江老家,旅途一点也不疲劳。
我家三代人,不一样的回家历程,见证的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见证的是祖国的发展变化!生活在新时代真好!为新时代点赞!为祖国妈妈点赞!
第六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改革,高科技,方便!这是人民多年来的敬仰。回家不再困难,反而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是无数游子在外面挣扎的感觉。三代人,不同的路回家,哪条路也将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爷爷回家的路
月亮很亮,星星很少,所以我靠在爷爷的怀里,听他告诉我他回家的路。爷爷侧着头,记忆仿佛回到了1947年。在一条又长又崎岖的山路上,爷爷骑着一只小黑牛,慢慢爬上山路放牧牛群。森林里静悄悄的,只有牛踩枯叶的声音。其实森林里没有路,走的人也多。森林里的绿色草坪上有一条长长的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是爷爷放牧的必经之路。那里很危险,所以你必须抓住牛绳。放松的话会从牛背上掉下来,这里是蓝色,那里是紫色。一天,当爷爷骑着一头黑牛回家时,牛一摇摇晃晃地走了,人和牛都倒在一边。因为爷爷没回家晚,大人们纷纷拿着蜡烛灯找他,最后在一块石头后找到了他。我自己都忍不住好奇,真的很危险!中国有改革真好!
爸爸回家的路
爷爷回家的路这么危险,那改革期间回家的路怎么走?爸爸笑着说:“啊!爸爸这一代受改革影响,享受着改革的祝福,回家的路也轻松了千万倍。村里不再是泥泞的路,而是石子路,不用担心天黑回家被坑绊倒,不用骑牛,更方便的自行车!有了手电筒,你再也不怕赶夜了!”心里有阵阵喜悦,因为中国富强,所以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一切都是改革的功劳!
我回家的路
高楼平地起,沥青铺成的道路有高端气息,显示出中国改革的活力。现在,回家的路不再是黄泥路和碎石路,而是柏油路!马路上画着斑马线。路上没有绊脚的坑,也没有绊脚的石头。街上汽车络绎不绝,交通便利,种类繁多。有地铁,动车,高铁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是我回家的路。
旧时代已经远去,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活在改革后的今天。让我们为新时代和40年的改革而讴歌!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第七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家是身处迷途的一盏明灯;家是寒冷冬日的温暖阳光;家是远方游子的精神寄托。回家,就是跨过万水千山,与家人团聚,通往回家的路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爷爷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共和国同龄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不像现在,马路上通常是没有什么车的,人们出行通常只能靠两条腿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当时有一辆“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因为自行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奢侈品,没有什么人能够买得起。爷爷是普通人家,家里子女多,买不起自行车,出行只能靠步行。爷爷是建阳师范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为了照顾祖爷爷、祖奶奶,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当老师,十多公里的回家路,爷爷往往要走上半天。 爸爸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那时候自行车、摩托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爸爸回家主要是靠乡镇公交,十多公里的回家路,爸爸要在颠簸的山路上,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家。 我是零零后,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幸福的一代。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汽车代步,汽车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私家车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汽车悄悄走进平常百姓家,老百姓的生活也“安”上了车轮。尤其是新时期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的出现,大大缩减了人们的回家路。每年春节,近200公里的回家路,我们坐高铁只要四十多分钟就到了。
祖辈们十倍的回家路程,我们用比他们少的时间就到达了。 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一切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同样的路程,从几小时的徒步,从一小时的车程到如今的“高铁速度”,三代人的回家路,不变的是漫长的路程,变的是科技的高速发展,缩短了三代人的回家路。现代科技还将会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第八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从前,长辈们坐火车回家,总是带着很多行李,从爷爷的蛇皮袋到爸爸的手提箱,各种“容器”各显神通。
爷爷告诉我,他那一代人乘坐的是绿皮火车,一节节绿色的车厢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卧在铁轨上。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简直“一票难求”。不只票难买,每次回家还总是要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行李是用蛇皮袋装的,大包小包的行李都要自己搬。绿皮火车速度很慢,车厢不但很拥挤,而且还夹杂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每次都要熬上三天三夜才能到家。
到了爸爸那一代,买火车票要到售票窗口前排队等候,买票的人多,窗口却很少,所以队伍总是排得很长很长。装行李用的是手提箱,沉重的手提箱可以找“小红帽”或者请搬运工帮忙托运,总算便捷了点。车厢里有卧铺可以睡,比爷爷那时候乘坐的火车舒服很多。
到我们这一代坐的最多的要数高铁了。他的车头像子弹头一样,列车开动了,就像一条白龙疾驰而去,时速每小时能达到300公里,别提多快了。高铁虽然快却很平稳,有宽宽的车厢软软的座椅,非常舒服。买票也很方便,通过手机就可以快速的网络购票。连沉重的行李都可以用快递寄回家啦。
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我不由得感叹祖国这几年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几代人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
第九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坐在回平潭的车中,车子飞快的向海峡大桥飞驰而去,桥上的路灯也从车窗外不断的闪过,大桥下荡漾的海水,也被灯火照耀的波光粼粼,我仿佛感觉到了平潭在向我们招手:”欢迎回来,我的孩子们。
“我从大桥的美丽中回过神来,抬起手,看了一眼手上的手表,不禁感叹:“福州离平潭很近啊,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坐在身边的爷爷忍不住向我笑了笑,接着我的话说:“孩子,你感觉福州离平潭很近,在我年轻那个时候,要去一趟福州可不是这么快的。”
“爷爷,你给我讲讲吧”。
“在我年轻的时候,平潭岛上务工的地方不是很多,有时候为了去福州多赚一点钱,我们只能去码头上坐船才能去,也就是你们学校那上面的码头。“
“啊,那个破破烂烂的码头原来是平潭去 外面的唯一一条路吗?”
“是的,因为船速比较慢,晚上没有灯光也不敢行驰,到福州都要二三天的时间。”
“爸,你说的年代也太早了,我来和逸轩说说我那个时候回家的事吧。”前座的爸爸也加入了我和爷爷的话题。
“喏,那里就是我年轻时候去福州的码头。”
顺着爸爸手的方向看去,这个码头可比爷爷说的那个码头象样多了,咦,怎么还有一艘破旧的轮船停靠在那里?
爸爸看到我眼中的疑惑了,继续说:“别小看那轮船,节假日回岛的人特别多,只能靠两艘和它一样的轮船来来回回的把车子和人渡回岛去,一次运十几辆汽车,其他的车就要在码头等,一两小时是正常事,春节,等整整一天也很正常,万一遇上了台风,那几天都不能正常通行。那像现在有了大桥这么方便,所以你才觉的福州离平潭很近。”
原来这海峡大桥为平潭的提速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啊!我不禁回头望了望身后的大桥,海峡大桥如同一条长长的巨龙,一盏盏路灯为它披上了一件金黄的战袍,在大海上昂然傲立。
第十篇:三代回家路小学作文
一丝凉风冰冷地打在人们身上,乌云遮蔽了太阳,好些年过去了,人们打开了窗子,阳光已打散乌云,温暖的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每当爷爷和爸爸经过车水马龙的柏油路时,总会不禁感慨万千:时代在进步啊!
大概是在某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你们那时的路长什么样呀?”爷爷一听,略有所思,不一会儿,笑眯眯地向我娓娓道来:“在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水泥路、柏油路,只有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我好奇心似飞的蹭了上来,追问道:“泥土路是怎样的呀?”爷爷别扭地苦笑:“土黄色的,回到家时总要把鞋子弄得土黄土黄的;一到下雨天,那更糟了,总会积起一摊摊水,自行车过去,总会溅起猛烈的水花,成了落汤鸡,有时还会绊倒。”我听了,心中波涛汹涌:爷爷的生活好艰难啊,要是我,恐怕受不了这苦。
“到了我那个年代就变好了,”爸爸笑眯眯地蹿了上来,“虽然没有柏油路,但有些地方已经弄上了水泥路。当时政府派了好些人,和村里人一起齐心协力,将土地削平了一点,变得不坑坑洼洼了。只不过——”说到这,爸爸拍了拍他的双脚:“那时回家要走四、五里路,也是多亏了这两位‘大功臣呢!’我听了,望了望自己的双脚,不断反思自己。一会儿,爷爷和爸爸看出了我的心事,便牵着我的手,走出家门,“哇,墨绿的柏油路好似一滴眼药水,在匆忙的生活中治愈着我们,一根根电线杆像雄伟的守卫者,守护着人间清泉,一条条电线像一个个音符,奏出美妙的乐章!”
科技总在不断发展。在改革变化漫漫旅程中,中国用一个漫漫的旅程,来创造一个辉煌万丈的国家。中国,正在用发展来证明,他是个强大的、壮丽的、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感叹:时代在飞速进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