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导游词范文介绍 篇一
夏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且充沛,是国家小麦、棉花生产基地县。优质山羊板皮、小磅牛皮产量出口居全省前列。 夏邑泡桐、蚕茧、桐木产品、丝织地毯、抽纱、刺绣远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夏邑县工业发达,已形成以纺织、酿造、皮革、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还是全国石棉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石棉第一县。荣获国际金奖的“大富豪”系列酒名杨中外。
夏邑是“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特别试验县”,享受国家和省地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 夏邑县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城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膨胀到近15万人。城市道路宽阔、花草遍地、绿树成荫、城市功能齐全。农机、农资、粮油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群已初具规模。
20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18.6%、2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5元,同比分别增长10.5%、24%。
夏邑导游词范文介绍 篇二
夏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且充沛,是国家小麦、棉花生产基地县。优质山羊板皮、小磅牛皮产量出口居全省前列。 夏邑泡桐、蚕茧、桐木产品、丝织地毯、抽纱、刺绣远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夏邑县工业发达,已形成以纺织、酿造、皮革、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还是全国石棉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石棉第一县。荣获国际金奖的“大富豪”系列酒名杨中外。
夏邑是“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特别试验县”,享受国家和省地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 夏邑县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城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膨胀到近15万人。城市道路宽阔、花草遍地、绿树成荫、城市功能齐全。农机、农资、粮油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群已初具规模。
夏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十分优越,距京九、陇海铁路交叉的黄金十字架仅40公里,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商宿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遍及城乡。县城及25个乡镇已开通程控电话,大哥大、无线寻呼已与全国并网运行。县内电力充足,由华东、华中两大电网同时供电。
公路总里程37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5公里。有省道3条,全长76公里,县乡道全长296公里。桥梁73座,1770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664个行政村通汽车。北部有陇海铁路12公里,县辖内设有周楼、杨集、2个火车站。地方铁路商芒路经境内48公里。
夏邑导游词范文介绍 篇三
夏邑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战国时期筑建的古栗城,周围拥有3000亩水面的城湖,现经开发已形成集旅游、休闲、水产、商贸为一体的"天龙湖公园”,县城服务设施齐全,豪族、孔祖、栗城、天龙等数十家宾馆及商业、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城区。 灿烂的孔子祖籍文化,标志着夏邑文明的昨天,一片片火热的开发区、工贸区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展示着夏邑美好的未来。名胜古迹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在县城东孔庄乡八里庄村,蔡楼遗址位于县东南蔡楼村。
夏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夏代属虞地,商代为栗邑,西周属宋国,秦置栗县,汉置栗侯国,北魏时称“下邑”。金末取“华夏之邑”意,改称“夏邑”,相延至今。夏邑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孔子多次回栗祭祖和考察殷礼,县城北6公里处建有“孔子还乡祠”。孔庄乡八里庄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殉难地,建有“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汉代著名政治家平当,明代军事家朱廉,清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书法家李树谷,现代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皆诞生于此。
20xx年9月,夏邑县顺利通过中国长寿之乡专家组评审,成为我国第8个获得“中国长寿之乡”荣誉称号的地方,也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